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光的书信》(另译《光明集》或《光明论语》)(Risale-I Nur Kulliyati),其宗教观、政治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对法图拉葛兰影响很大。奥斯曼帝国统治末期,努尔西支持宪政运动并反对外国入侵。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末期,努尔西请求在家乡凡城(Van)设立一所现代大学,遭到奥斯曼帝国当局粗暴拒绝,因此他开始投身青年土耳其革命,即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宪政运动。1909年4月13日,保守派在首都发动兵变,打击当政的青年土耳其党,4月24日,兵变遭到镇压。在此期间,努尔西一度入狱,后来获释并返回家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努尔西反对俄国策动的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的分离运动,抗议英国侵占伊斯坦布尔,支持凯末尔领导的民族革命。凯末尔革命与改革时期,努尔西一度受邀参加大国民议会,后因凯末尔推行世俗化改革而与当局分道扬镳,在1923年春再次返回故里,远离喧嚣,苦心思索,耗时3年撰写著作《光的书信》的前言部分。然而好景不长。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凯末尔推行的土耳其化政策严重损害库尔德人的利益,库尔德人遂于1925年年初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发起叛乱,试图恢复伊斯兰教法、重设哈里发制、构建库尔德人的独立国家,遭到残酷镇压。作为居住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的库尔德人,努尔西虽然没有参与这次叛乱,却受到政府迫害,逃到伊斯坦布尔。流亡期间,努尔西继续撰写《光的书信》一书,其追随者通过手抄著作和口耳相传等形式传播努尔西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一种伊斯兰复兴运动。政府大为恐慌,将其著作列为禁书,法院判定《光的书信》拜读者即努尔西信徒为努尔库。法官认为,努尔西涉嫌非法组织苏非教团,故判处其11个月的监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土耳其共和国的政党制度开始从一党制向多党制转型,1946年1月成立的民主党在1950年5月的议会选举中击败执政近30年的共和人民党。在此次议会选举前后,民主党逐渐改变凯末尔时代的宗教政策,努尔西及其追随者也积极支持民主党。1960年,努尔西在土耳其共和国东南部城市乌尔法逝世,享年87岁。

    赛义德努尔西

    法图拉葛兰

    努尔西的宗教观、政治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均体现其宗教思想。

    宗教观。努尔西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理解世界、明辨是非、控制yù念和约束行为的重要力量,因此有神论优于无神论,美洲和西欧优于苏联和东欧。出于这种逻辑,他支持土耳其共和国加入北约,并认为宗教信仰与现代化并不冲突。但是,不同宗教以及教派必定存在诸多差异,这就需要信仰对话。努尔西认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应该加强沟通,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则要实现和解。1953年他曾拜访伊斯坦布尔的一位大主教。他还呼吁逊尼派和什叶派捐弃前嫌:“任何事过多或不及都不好,适可而止才是中正之道……啊,逊尼派,信仰真理的人们,阿拉维人,以热爱先知家族为道的人们,赶快结束你们之间无谓、不忠、不公、有害的争吵吧……你们是惟一主的信仰者,你们必须抛弃有害团结的东西,你们之间至少存在一百条神圣的纽带,要求你们兄弟相恤,团结一致。”[8]

    政治观。努尔西认为,伊斯兰教在现代社会应该实现三大目标:一是锤炼穆斯林内心修为;二是促成穆斯林践行信仰;三是恢复伊斯兰教法沙里亚。然而,努尔西又称,沙里亚和国家必须保障国民的自由、民主和正义,这里所称的国民包括非穆斯林在内。国民与国家是小溪流与蓄水池、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国民是国家的主人,相当于小溪流,决定蓄水池的水量和水质;国家是国民的公仆,相当于小溪流所汇聚成的蓄水池,无法影响小溪流。努尔西赞同自由、民主和正义。他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