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梅兰茨也得出结论:

    在我们转向土地和劳动力的要素市场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似乎至少与1800年以前的西欧一样符合近代欧洲关于有效的经济制度的观念。……例如,中国在使用劳动力方面与使用土地的情况相似,看来至少与欧洲一样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似乎做得更好。……另个中国家庭劳动的使用方式虽然蒙上许多恶名,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这些方式与西北欧一样很灵活地适应着机会变化和价格信号。西欧最发达的部分绝不是独一无二的,看来与欧亚大陆其他人口稠密的核。C地区具有共同的关键xìng经济特征:商业化,产品、土地和劳动的商品化,市场驱动的增长,根据经济潮流对家庭生育和劳动配置的调节……

    实际上,国家所造成的税收、市场和其他刺激,不仅有助于垦殖新的土地,而且也鼓励千百万人流向劳动力紧缺地区。

    另外,波梅兰茨也对中国和欧洲的远程粮食运输作了比较,H者当时都需要由商业机构通过某种市场网络来分配。在18世纪的中国北方,每年的长途粮食贸易养活着600万到1000万的成年男子。这是波罗的海平常时期粮食贸易量的10到15倍,高峰时期的3倍。实际上,运到中国南方一个省的粮食所养活的人就比整个波罗的海的粮食贸易养活的人还多

    伊微可(1973)注意到这些发展也促成和支持了城市化(反之亦然)。除了有一段时间逊于日本外,中国的城市化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代两个城市的人口就高达500万(FrankandGills1993:且对,转弓I自Gernet1985)。伊#可发现,近代早期的城市化比例为6%到7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