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刻板效应:你总会受到刻板偏见的左右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c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包达列夫向两组被试提供了截然相反的介绍,他告诉甲组“此人是个罪犯”,对乙组则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关于人物特征的评价,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c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的判断则是这样的: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针对同一张照片的面部特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有异的评价呢?心理学家分析说,这是因为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c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c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探究这种现象的本质,可以发现刻板效应其实来自于与认知偏见,人们对不同人进行分类,然后产生了不同的固化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就像笑话中的上帝为不同肤色的小朋友安排了不同的命运一下,你也常会受限于既有的刻板印象,从而用刻板印象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比如,身为中国人,你多会认为日本人更加有暴力倾向,美国人则显示地更喜欢插手别人的事情。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c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形成第一印象的主要是性别c年龄c衣着c姿势c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c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关系的建立都肯定会有第一次见面,如果一个人无法为他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将不利于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至少会对人际发展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c“先发制人”c“恶人先告状”便利用了首因效应的正面影响,很多的人极为注重出现在一个陌生场合的首次印象,争取让自己为他人留下正面的印象,便是希望可以借此带来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

    近因效应:对他人最近c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按不同顺序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c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以致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比如,让你此时此刻判断一下你与某个朋友的关系,如果你们几天前刚刚吵过架,你就会认为你们的关系不是不好,而如果这个朋友昨天刚刚借给你1000块钱,你就会将你们的关系定义为“患难之交”,认为对方是你真正的朋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