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理论”:你为什么不快乐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nse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的情绪困扰不是来自于所发生的客观事实,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所进行的解释。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截然相反的。比如,两个人都遗失了100块钱,其中的一个人愤懑不堪,认为自己倒霉透顶,不开心的情绪持续了将近一天,另一个人则做出了无所谓的样子,用“丢财免灾”的理由安慰自己,这一意外丢钱事件几乎没有为他的情绪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所以,决定我们情绪如何的前因并不是所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给予的解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你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一听就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由此可见,所有的事情都是中立的,它们没有任何祸与福的象征,如果你为某一件事情标注为负面的色彩,也就等于是为自己的情绪设定了负面的定位,从而很难快乐起来。
基于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如果你想驱除坏情绪,便要放弃那些不合理的信念。一般而言,阻挠人们遇到良好情绪的不合理信念有如下这些:
1c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c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c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4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5c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6c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7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c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c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c逃避可能c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10c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三大不合理的认知模式
基于“abc理论”的观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