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负面情绪的发生源问题,心理学家们认为多是由不合理认知模式所引发的。常见的三大不合理认知模式有:绝对化要求c以偏概全c糟糕至极。
1绝对化要求
所谓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善地对待我”,“生活应该符合‘好人有好报’的法则”等等。当产生这种信念后,人们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客观事物的发生c发展都有其特定规律,它们并不会对人的意志做出妥协。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他很难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同样,“好人有好报”的理论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求证。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他们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负面,感到周围的一切让人难以接受,由于无法适应而情绪变得非常糟糕。
2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另外一种不合理认知模式,艾利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曾说过,以偏概全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
“以偏概全”包括两个方面的认知:
一是人们对自己的不合理的评价。当自己遭受失败后,便悲观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c“一钱不值”c是“废物”等。只是单纯通过自己在一件事或者几件事上的结果来评价自己,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做出判断,这种认知方式常会导致人们产生自责自罪c自卑自弃的心理,以致情绪也变得焦虑和抑郁起来。
二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对方品德不佳无是处等。当对被人全盘否定后,个体便会理所当然地责备他人,甚至产生敌意和愤怒等负面情绪。按照艾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c行动和表现。
3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是这样一种想法,即个体认为一旦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会带来非常可怕c非常糟糕的结果,甚至引发一场灾难。怀有“糟糕至极”的信念后,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恶性情绪循环中,在这之中,耻辱c自责自罪c焦虑c悲观c抑郁等情绪交替或者同时出现。
当一个人认为糟透了c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糟糕至极”的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情时,便等于将自己引向了极端的c负面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
“糟糕至极”常常伴随着“绝对化要求”的认知倾向,即人们所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背离了他们的意愿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进而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
人生一世,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常会发生,尽管我们都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但是上帝常常与人们开个恶劣的玩笑,让人们不得已去面对一些非常事实。这时,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现实c与困境共处,竭尽全力地去改善乃至改变我们的处境,如果自己无能无力改变些什么,便要学会与那些无常和平共处,乐观地生活下去,
为什么你会觉得在某一天坏事不断
你往往会将某一天视为自己的“倒霉日”,比如早晨闹钟突然出了故障,结果导致自己没有按时起床,你匆匆忙忙地起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