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什么狗屎状的冰淇淋让人难以下咽

    你和两个朋友看完了一场电影,你认为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堆垃圾,根本就没有什么欣赏的价值,你的一个朋友则认为这部电影笑料十足,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喜剧电影,你的另一个朋友对于这部电影则无动于衷,认为没有必要去评价些什么。对于同样的事物,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形形色色的观点,甚至有的观点还是严重对立的?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便是心理学中的态度理论,即人们的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如何形成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便是阐述态度理论的一种观点,该观点认为,态度对象(条件刺激物)与引起积极或消极情绪的事件(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重复的c系统的联系,可以产生对该对象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比如说,纳粹分子这个词通常与恐怖罪行相联系,人们对于纳粹分子一般都深恶痛绝,便是因为人们把纳粹分子与恐怖罪行联系了起来。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c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一v,1870-1932)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唾液分泌量的有无和多少可以体现出狗对食物的反应特征。巴甫洛夫的实验方法很特别,他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巴甫洛夫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后不久,一些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虽然在美国这一极端的看法后来并不普遍,但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无论如何,人们一致认为,相当一部分的行为,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观点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借助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解释了学习行为,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c思维c知识”。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c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人的态度形成同样遵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比如,假如把美味地冰淇淋做成了狗屎的样子,不论你多么喜欢吃冰淇淋,但是面对这个狗屎状的食物,你也多会扔在一边。

    人们为什么选择世界名胜为目的地

    一致性理论是由查尔斯·埃杰顿·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于1955年提出的,指的是当信息源提供对某件事的看法时是否会引起态度改变的问题。

    一致性理论认为,人对周围各种人和事物由于不同评价而有相同或相异的态度。这些态度之间可以是互不相干而独立的,比如说,一个人既喜欢自己的朋友,同时也喜欢看美国电影,但如果态度对象中的一方发出有关另一方的信息,如朋友表示喜欢或者不喜欢美国电影——朋友则成为信息源,对美国电影的评价则成为信息对象,两者以及有关两者的态度之间就有了关联。如果这个人对两件事都持有的一样的态度,他就会感到愉快,无需改变原态度;而假如朋友表明他不喜欢美国电影,这时人就会体验到冲突c不安或不快。

    为达到心理上的一致与和谐,人便会从内部产生动力,驱使他去调整对两件事的态度,或者放弃对朋友的感情,或者与朋友一样,同样拒绝美国电影。一般而言,人在调整自己的态度过程是迅速完成的,自己往往并不能并不明确意识到。

    一致性理论涉及三个变量:

    1c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