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件的解释却大相径庭。这便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构造社会现实”——每个人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情境,从自我认知和情绪的角度来表征事件,从而构造出不同的社会现实。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的例子,“常青藤联盟杯”两支球队——普林斯顿大学球队和达特茅斯大学球队——之间进行了一场橄榄球比赛,结果普林斯顿队赢了。整个比赛非常粗野,犯规处罚也非常多,两队球员受伤都很严重。然而,比赛之后,两所学校的新闻报导对于所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却截然不同。

    社会心理学家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同时调查两所大学的学生,给他们看比赛录像带,并记录他们就各队犯规次数所做的判断。结果,普林斯顿的大学生在观看比赛录像时,“看到”达特茅斯球队队员犯规次数是自己球队的两倍之多,对于同样的录像,达特茅斯的大学生却“看到”双方犯规次数一样多。

    虽然观看的是同一场活动,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由于自己的学校背景不同,已经天然地具备了某种倾向,所以他们“看到”了不同的比赛。

    由此可以理解,不论一家媒体标榜地多么客观公正,但是他们的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总会带着一定的倾向性,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爱与憎,但是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他们的立场与好恶。

    由此可以想到,我们从书籍上看到的历史故事确实是当时的真实场景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记录者眼中的历史事件罢了,这些历史事件多有加工的成分,并非是客观历史的真实还原。有这种一种说法——“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不过是心里学术语“构造社会现实”的另一种表述。

    信念偏见效应:爱需要证明吗

    在诠释“信念偏见效应”之前,先请看下面的这个三段论,并判断结论的对与错。

    前提一:所有有发动机的东西都需要油。

    前提二:汽车需要油。

    结论:汽车有发动机。

    大多数人都会说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是按照逻辑的规则,这种推论方式是不正确的。

    再看如下的三段论——

    前提一:所有的猫都有四条腿。

    前提二:狗有四条腿。

    结论:狗是猫。

    关于猫的这个逻辑推理,你肯定会说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在产生认知时,相对于用其他事物(如猫)的情况,当用“汽车”时,人们更倾向于判断它是对的,这个结果说明了“信念偏见效应”,即人们倾向于把他们能为之构建一个合理的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正确的,而把那些他们不能为之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是错误的。比如,对于汽车知识的了解把握使人们难以看出上面的结论是错误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