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旅行在外的时间不可能太久、走的距离不能太远,另一方面能够跨地区运输的货物也
必然有限。因此,“钱”化程度低的社会自然是人口流动少、跨地区贸易有限的社会。
第13节: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3)
1978年后的市场化改革,使几乎所有的“东西”可以在市场上jiāo易,包括各类农产品、
制造品、劳动力、房产等等都可jiāo易,市场的jiāo易自由度在逐年上升。不管是国内贸易、出
口贸易,还是简单的日常市场jiāo易,这些都需要货币支付,自然地对“钱”的需求上升了,
“钱”的供应必然要上去。因此,在“东西”产出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化程度越高,货币相
对于GDP的比例必然会升高。与此同时,外贸出口在逐年猛增,这本身就加快了中国资源
和劳动力的变现规模和速度,必然也使中国钱多。
不过,钱多的原因还不只如此。一方面,货币化的上升催化人口流动、催化跨区域贸易。
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很发达、“钱”的供应不稀缺,张三出差之前可先把自己产的粮食、蔬
菜、家禽等在本地市场卖掉,换成“钱”,然后带着“钱”而不是“东西”出差,每到一家
目的地餐馆、酒店用现金支付即可。到今天,当然连现钞都不用带,信用卡更方便,远道旅
行就容易得多。因此,货币化发展对人口流动、异地贸易是一种根本xìng的催化剂。许多人会
说,虽然货币化带来方便,可是各地市场物价差别很大,张三家乡的大米、蔬菜、ròu食比外
地更便宜,所以,权衡之下,还是自带食物、被褥合算。—— 这当然有道理,但这恰恰说
明市场化的重要xìng,如果市场化发展足够到位,如果跨地区的“投机倒把”商业运作畅通无
阻,那么,到最后,各地之间的物价可能会因为运输成本还有差别,但那种价差会低于异地
运输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张三当然会选择先将“东西”换成“钱”,带“钱”出差。从某
种意义上讲,只要有人还选择带粮菜出差,那说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加深。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的增加、异地贸易的上升也反过来增加对“钱”的需求,又刺激中
国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升。当一个村、一个镇、一个社会的人哪里也不远游、不外出的时候,
他们对“钱”的需要会很少,金融在经济中的份量会很低。可是,一旦远游盛行,一旦异地
就业日益普遍,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钱”相对于经济产出的比例就越多。换
句话说,即使人均收入没有上升,人口流动以及异地就业的逐年增加也会让货币供应量增加,
更何况GDP在快速增长呢!这种因真实需要而增加的货币供应,当然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社会“钱化”的另一个催化剂。1800年时,美国95%的人口生活在
农场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由于吃住都靠自己的农场,许多农民连续数周见不着一分
“钱”,也用不着“钱”,最多与邻村农民以货易货就够了。那时,全美国的货币供应才2800
万美元,农业经济不需要“钱”。反过来说,农业经济也就没“钱”!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在
城市创造了众多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美国人逐渐离开农场进入城市,靠领薪水过日子,这
时,人们的吃住行都要靠“钱”买!对货币的需求因非农的发展、因城市化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