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地猛增,
到1900年基础货币供应量升至24亿美元。到2006年,美国经济已完全以服务业为主,农
业占GDP不到2%,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超过80%,对“钱”的需求自不用说,2006年
仅基础货币量就高达13000亿美元,比1900年的水平上了许多层楼!
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在过去28年也在飞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占16%,到
2004年超过40%的人生活在城镇;1978年时,农业占中国GDP的41.3%,到2002年则只
占14.5%。就像美国社会的经历一样,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当然也使中国社会的
货币化程度上升,“什么都需要钱”!这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也不表明中国人本质上更自私、
更自利了,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后生活方式、工作xìng质的必需。农村人的温饱可以通过自己
双手、不用现金就能实现,而城市人连基本温饱都要用钱买。所以,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增
加的货币供应不是在制造虚假繁荣,由产业结构调整而增加的货币供应也是“钱多得有因”。
第14节: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4)
“资本化”带来经济增长
市场化改革只是缩短了“财富”跟“钱”之间的距离,而“资本化”改革则是过去十几
年中国“钱”越来越多的更重要原因。也就是说,第二阶段改革的直接效果是将以下四大类
“财富”转换成“资本”,使中国的金融资本大增。第一是土地和自然资源,第二是企业财
产和未来收入流,第三是社会个人和家庭的未来劳动收入,第四是政府未来财政收入。——
这四类财富是任何国家的核心资本源。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把这些资产、未来收入流转
变成资本,能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这些资本源的产权被明确界定、能被买卖,最好是能以产
权契约的形式自由买卖。
前面谈到,1978年时,中国所有土地和自然资源是国有,不能jiāo易买卖,所以,那时
的土地、自然资源没有资本价值。企业基本全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它们的资产和未来收入流
当然也不可以买卖,更何况这些产权也没清楚界定过。那时,老百姓的未来劳动收入流是否
能被“资本化”呢?当然不可能,作为社会主义大机器中的“螺丝钉”,老百姓换工作、结
婚都没有自我决定的自由,都要领导批准,个人的双手、大脑也属于国有财产,个人的未来
劳动收入不可能被金融票据化。所以,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
虽然在第一阶段改革中商品jiāo易自由、劳动力jiāo易自由在中国慢慢恢复,人们可以选择
辞职换工作,也可以选择以自我创业的形式使用自己的劳动力,但还不等于有资源资本化、
企业资本化、收入流资本化、人力资本化了!正如前面所说,在财富、资产、未来收入能资
本化之前,它们首先必须被产权化,产权的范围和归属要清晰,而且这些产权必须可以通过
票据化形式自由jiāo易、流通起来才变成资本。
从80年代末开始,首先是股份制企业形式的恢复,在一片争论中股票市场于1990年推
出。对此后的资本化改革来说,当时围绕股份制和产权的讨论是非常基础xìng的铺垫工作,没
有那些讨论,就没有后来资本化改革所需要的认知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