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规模最大的书店上海书城“把心交给读者———庆贺巴金百岁华诞”图书专柜前,一位中学生为了写一篇纪念巴金百年诞辰的作文,临时抱佛脚地在抄写素材。
如果不是各大媒体轰炸式地报道先生的百年寿辰,融会了众多时尚元素的上海和这个城市里游走在流行浪尖的青年们,可能不会太记起巴金,这个曾经感动几代人的名字。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70的人认为,巴金的作品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只有15的人认为,它们到80年代还依然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同时,有60以上的人承认最后一次读巴金作品是在年前,其中一半的人最后一次看巴金的书是10年前。
被上海的年轻人誉为最时尚c最小资的报纸《上海一周》,原本也想做一期“巴金专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该报的执行主编kev坦言,他现在也看不进去巴金这一代文学家的作品,“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影响力也会逐渐减弱,可能有些事情现在的年轻人未必能够理解”。
11月23日,“庆贺巴金100周年华诞特别献映《家》c《寒夜》”影展开幕。虽然首映式达到了满座,但第二天上午却只有20多位观众。据介绍,观众“基本上没有什么年轻人”。
上海书城企划部的江小姐介绍,近来购买巴金作品的读者主要是一些中年人和中学生,年轻人相对比较少。
有人说,巴金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也有很多人重新捧起了巴金的著作,试图找回那个年代有关理想有关奋斗的激情澎湃。
记者在复旦大学的bbs“日月光华”上看到一个通知,11月25日晚上,曾编辑过《巴金全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陈思和教授,将办一场名为《巴金的意义》的讲座。陈思和说:“要了解巴金在未来所展示的意义,首先要看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上世纪的精神遗产。”
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周立民说:“巴金很多的思考是面向未来的,今后的10年c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使人有所受益。”
kev也认为,巴金的作品更直接地关注生活,有很多人性的元素会打破时代的隔阂。时间性随之淡化,影响力自然会长久延续。
《东方早报》11月21日做了8个版的“巴金专题”。该专题的编辑蒋玉森说:尽管年轻人对巴金这一代作家的感觉越来越淡了,但巴金作品中追求的自由c理想,在现在的社会依然存在,读者完全可以从中获得共鸣。巴金的作品是会有长久的影响力的。 (周凯)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