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微不足道的。 [注2 夏尔莫, g:《海军的变革( ref一r de are)》(巴黎, 1886), 256页;封丹, pc维格诺, jh:《明日的海战(les guerres navales de dea)》 (巴黎, 1891), 27页]他一上台便立即下令取消所有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虽然鱼雷攻击理论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毕竟鱼雷攻击舰艇无法实施远洋作战,虽然法国人还建造了一些鱼雷艇母舰,但是毕竟无济于事。奥布将军的“绿水海军战略”对于业已败落不堪的法国海军而言,无疑更加堪称为致命一击。法国人直到进入90年代才彻底觉悟到了这一失误,连忙又捡起了工期拖了差不多7年的3艘“马索(arceau)”级,遗憾的是,等到建成之时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而设计建造了“夏尔&183;马特尔(charles artel)”级c3艘“查理曼(charleagne)”级等等也难以支撑起法国海军的架子,到上世纪末期,法国海军舰队早已远远落后,在公海上可谓沦落成为一支无关紧要的力量。
div style一&一t;dispy:n一ne&一t;发布/div
div style一&一t;dispy:n一ne&一t;发布/div 此时,却出现了一支力量迅速地取代被釜底抽薪了的法国海军而成了英国人的主要对手。年轻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个马汉海权理论的崇拜者,他认为为了取得世界帝国的位置,必须拥有一支可以和英国海军抗衡的舰队。而当时的海军大臣霍尔曼(friedrich v一n h一llann)则认为德国海军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建造以巡洋舰为中心的破交舰艇。经过激烈的争论,威廉二世任命了支持其政策的提尔皮茨(alfred v一n tirpitz)为新海军大臣,领导海军建设,提尔皮茨上任以后,为了改变过去海军建造舰艇基本上脱离不了政界勾心斗角这一现状,制定了使发展海军的经费得以长期维持的相关法规,并且认为,德国应该建立一支这样的海军,它不仅仅是为了单纯防守海岸,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外发动攻势,否则德国就不可能发展世界贸易,世界工业或者开拓殖民地。在他强有力的领导下,德国迅速通过了多项《海军法案》,大刀阔斧地开始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当然,对于德国海军而言,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这样的造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中国的巨额造舰订单,在1880年代,德国建造的最早的大型铁甲舰为中国的“郑和”和“继光”;最早的铁甲快船,也就是装甲巡洋舰,则是中国的“大沽”和“马尾”号。这些中国白银让德国造舰工业有了腾飞的基础。 [注3 雷德尔, e c章骞:《中国对1872一1888年帝国海军舰艇建造发展的影响(der ef≈ap;szlig; v一n cha auf de enickng der kriegsschiffe der kairlichen are ischen 1872 und 1888)》 海军评论(are一rundschau) 16 (慕尼黑, 1908), nr 2, 29一38页]
div style一&一t;dispy:n一ne&一t;发布/div 在1889到1902年期间,提尔皮茨共下令建造了20艘战列舰,其中第一批“勃兰登堡(brandenburg)”级战列舰共4艘,排水量10174吨,舰船中线配置了6门倍径不一的11英吋主炮。紧随其后的是5艘“弗雷德里希三世皇帝(kair friedrich iii)”级c5艘“梅克伦堡(cklenburg)”级c5艘“布伦瑞克(braunscheig)”级以及5艘“德意志(d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