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翌日早朝,朱允炆就收到黄子澄和兵部c吏部c户部等联名拟奏的裁军方略。这份方略由黄子澄为主导制定,大体上按照朱允炆和黄子澄日前商量的裁军目标实行,方略拟定,二十万大军只保留三万精壮之士,其余的分散入全国各地。

    只不过,裁军工程规模浩大,所需的时间甚久,各军士安置所需的银两也甚多。要全办妥,恐怕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这一年内,恐怕国库的岁入也要全部支援裁军项目,难以再支持什么大的项目。

    这一点倒是朱允炆之前没有想到的。朱允炆本来以为,以大明国力,支撑十几万人口的流动,并不算什么大事。但裁军的奏报上一笔一笔的账目明明白白。十几万人要从京城流动到各州县,沿途所需的粮食c车马,一应费用都要国家来负担,这期间又无军屯作为补充,共计需要的数目,的的确确大致相当于大明国一年的岁入。

    朱允炆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

    若是在朱允炆的前世,十几万人的迁徙,最多几天就可以完成。可是如今十四世纪初的大明国,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交通工具可言,军中良马不足,大部分军士要靠走路完成这一迁徙。若要保证军队在被裁撤而迁徙的路上不发生哗变,粮草供应及沿途各州县的准备都必须十分充足。

    能在这个时代,就建立和管理如此大的国家。其重点和难点,与后世有很大的不同。朱允炆一直不理解隋炀帝为什么要倾全国之力建设大运河,以致国力空虚,甚至亡国。不过如今见到这巨额的迁徙交通费用,朱允炆有些理解这位亡国之君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大运河在宋金时期,由于政治分野,南北转运需求渐渐没落,已经不受朝廷的重视,如今已是泥沙淤积,难以再负担航运任务。若是大运河如今仍然可用,这军士迁徙的花费可以省下一少半。

    新制鸟铳需要时间来生产,旧军裁撤也需要时间来完成。这明代的时间似乎很不值钱,一项一项大的工作,都需要以月甚至以年来计算时间。

    朱允炆当然没有这么多时间,陈天平的遇刺便是一个信号。虽然刺客一心求死,很难查实主使之人,但朱允炆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件事情并不会很简单,也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某些势力对自己吹响的进攻号角。

    朱允炆甚至做过简单的推演。以目前对藩王情况的掌握,甚至都不需要朱棣出手。单单是相距较近的湘王c楚王c周王的兵力相加,恐怕都要强过京畿四十八卫。而更令朱允炆恐惧的是,这三位藩王的军队入京的一路上,可以说毫无屏障。

    湘王c楚王可以沿长江一路东进,周王可以沿淮河直抵中都,而中都距离应天府不足四百里。三为藩王若真的联手谋逆,不消一个月便可以兵临应天府城下。

    朱允炆召来黄子澄c齐泰c石永年三位大臣召对。将自己的担忧明明白白地说给三位近臣听:“裁军的消息当然瞒不过诸位王叔,他们会不会趁着京畿军力空虚,来攻打京城呢。”

    “陛下天威,诸王一心为君,怎敢造次。”黄子澄答道。

    “黄先生,此地没有外人,俱是忠心君臣,客套话就免了吧。”朱允炆叹了口气。

    黄子澄对新皇登基以来的变化,还并不十分适应。照理说,新皇登基,理应在礼制上更为重视才对,说话行事也应当更为谨慎。可眼前这位新皇,登基以后,说话反而更加没有顾忌。对大臣就敢直言猜疑王叔,行事也是雷厉风行,好似换了一个人一般。

    “陛下,”石永年答道:“依臣看,诸王不会有动作。”

    石永年倒是并没有感到不适应,朱允炆登基之前,石永年不过是军中的一位低级武官。虽然感到新君与老皇爷毕竟有些不同,但想新君是少年英才,加之朱允炆与石永年实际交流最多,石永年早已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