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小城就是小城,虽然小,但的的确确是一座城市。千年前,这座城市就坐落在南海之滨,历经千百年仍旧顽强地留存在了历史舞台上。

    不过,若是你要寻找千百年前的古城遗迹,估计就只能遗憾而归,十年代的旧城改造,已经把这座本就窄小的城市改的面目全非,再不复当年模样。

    但并非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工业文明的伟力下消失,就譬如小城北边的古寺,被列为了重点的文物保护对象,给好好保留了下来。类似性质的还有本地的城隍庙,本来六七十年代的破四旧已经毁得七七八八了,但近年来愣是有些人给重修了回来,以供后人瞻仰之用。

    与这些性质不同,小城南郊距海不过三里路的小山上,也有不少“古迹”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甚至比那被重点保护的古寺留存的还要完整。

    那就是被小城人们称为白米山的墓葬群。

    简单来说就是小城人们的祖坟。

    小城的人们通常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在世纪之交的这两年里,这种温吞水一样的性格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依旧是自顾自的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不大去注意已经天翻地覆的世界格局。

    相反,对于一些相对古老的节日,小城的人们都会按照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给过的热热闹闹的。

    在小城人的眼里,这些古老传承下来的节日,比别的东西都要来的重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安土重迁的传统,在小城人热爱过节的习惯中被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这是2000年的4月4日,清明节。

    几乎所有的小城人都在这一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准备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祭祖事宜。一挂挂红彤彤的鞭炮,一封封黄橙橙的纸草,一把把泛着悠扬味道的香烛,以及乡村中被折断的柳枝送出的青葱气息,都透露出清明节该有的样子。

    季沧海的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他就跟父亲收拾好了家里面馆的生意,在门口贴上“今日歇业”的标志以后,就坐着摩托车“突突突”地赶回了位于白米山不远处的老家。老家离小城其实并不远,十来公里的路途,却硬是被沿途卖香烛纸草的车辆行人给挡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

    ”刚出门时天才蒙蒙亮,现在老爷子他们都要出发了。“季越不满的说道。

    ”稍安勿躁嘛,老爹。“季沧海坐在后座上,一手提着香烛,一手提着鞭炮,也不见得有多么轻松:”再等等,马上就到了。“

    跟儿子不同,季越是个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恨不得马上搞定,这一路上拥堵的车龙已经让他心头窝火,但面对着熙熙攘攘的圩市,纵是心急如焚,也顶不上半点用场。只是,季越回头看了一眼儿子,儿子手里紧紧地抓住那两个装满了香烛纸草的袋子,手上的青筋也都纷纷坟起,却没什么怨言。

    就跟他过世的妈妈一样,总是默默地做事,从来也不抱怨一句。季越心里想着亡妻,越想越不是滋味,心头的火气也渐渐落了下去。

    过了最后一个圩市,父子两人就风驰电掣的回到了家门口。把钥匙一丢给儿子,季越就一把抢过儿子手上的香烛纸草,急匆匆的跑去见自己的老父亲。

    季沧海车还没锁好,又看见自家老爹从屋门里跑出来,手上还提着几把锄头铲子:“一会跟你爷爷去村东头那颗大树下找我们,大家伙儿都在那等你们呢。”话音随着季越的离去而渐渐飘渺起来,可见他跑的有多快。

    这老爸真是。季沧海走进屋里,看见爷爷正坐在那张有些历史的老木凳上吸着他的水烟,吞云吐雾好不快意。花白的头发在昏黄的光线照射下,颇像那神仙中人黄发不老的模样。

    “爷爷,该上山了。”季沧海也不是第一次见爷爷这副模样,早就见惯不怪:“老爹在催着我们上山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