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语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有些图腾在以后也就成为某些氏族的姓氏,有些成为始祖神,显示出图腾强盛的影响力。
2、伏羲女娲传说产生的时代
一般意见认为,人类是从母系制社会过渡到父系制社会。有人说,女性氏族崇拜,其流行时期大约相当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吕氏春秋·恃君》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退进揖让之礼。”证明母系社会确为最先存在。陶阳等先生说:“作为女性创世大神,女娲神话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陆思贤先生在《神话考古》中认为: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中的女神庙是“最古老的女娲庙”。这一结论尚早。因为直到秦汉女娲还是人首龙身,此处的女神却不具备这些特征而是人首人身,但可以证明当时对女性的崇拜已经进入到了很高的层面;并与女娲的崇拜相吻合。出土文物、文献与民间传说,也佐证了伏羲女娲的神话是个很古老的传说。女娲神话所反映的主要其造人,反映出神话的原始性,产生在母系制时期的可能性很大。伏羲则有其“初造王业,画卦结绳”,制嫁娶之礼等功绩。强调的是男性的功绩,显然伏羲传说比女娲传说所处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时代也进步了。就是说,伏羲传说大约产生在父系制时期。
3、图腾与伏羲女娲的传说包含了初民对人类产生的朴素的认识
伏羲女娲被初民奉为人类始祖,其根源在哪里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对此分析得很精辟:“从一开始,宗教就必须履行理论的功能同时又履行实践的功能。它包含着一个宇宙学和一个人类学,它回答世界的起源问题和人类的起源问题,而且从这种起源中引申出了人类的责任和义务。这两方面并不是截然有别的。”这是说,回答世界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是一切宗教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只有这样,才有说服人的权威。对伏羲女娲的阐释来自于宗教贵族,他们根据自己熟悉的事物加以综合、幻想,利用超凡的人来维护氏族中的各种活动,并让大众产生敬畏、膜拜,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这个情况直到春秋战国、秦汉仍然存在。这种状况反映在文献记载中。《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事情,而祭祀被排在首位,说明它高于一切。这是伏羲女娲被作为祖神并进行祭祀的原因之一。反映在墓葬中。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墓葬中,死者旁边随葬一些生前用过的生产工具、食物或装饰品等,都是灵魂不灭和对祖先崇拜的表现;以及辽宁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庙”,说明初民对生与死都有相当的想象力和安排,宗教意识极为鲜明。
——节选自百度百科《伏羲女娲》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