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事能有几回……杨氏面有窘色的说道,这种趁人之危的事,杨氏自己觉得理亏,哪肯再做第二回。
花氏是知道她的xìng子的,也就不继续说了,心道自己这个小姑子幸亏命好,嫁个丈夫是个专情的,没有妾室通房给她添堵,丈夫死了偏有个有孕的通房留了下来,帮着她在娘家站住脚,花氏还隐隐听说许樱是个有成算的,如今唐氏在许家又失了势,小姑上面没有了正经婆婆管束,否则以自己小姑的xìng子,真的是面团儿似的任人拿捏,在险恶些的人家坟上的草都不知道有多高了。
许樱也知道自己的小舅妈在想什么,可杨氏的xìng子就是那xìng子,没办法改了,只得往别的事上引,再说了这所谓的别的事,正是许樱此行的目的之一,小舅母,我娘给您的信您收到了吗?您……
这事儿啊……花氏有些惊讶提起这事儿的竟然是不到十岁的许樱,我倒是寻访到了一家人家,只是有些远,那人是做粮食生意的山西客商,今年快四十了,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十三,女儿不满十岁,原配的夫人前年得了急病死了,原不想再继一房,只因家中无人管教儿女,儿女失了教养,这才想要娶个知书答礼的,你小舅舅跟他说了张姨娘的事,他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自是肯的。
杨氏对打发张姨娘嫁人的事原三分的不愿,是以并没有跟花氏提,听花氏说这家人家不差,三分的不愿慢慢的减了,嫂子对这家的根底可清楚?
不瞒妹妹说,咱们家的粮食都是这个客商贩走的,从来都是货银两讫从不拖欠,家底自是丰厚的,只因是白手起家,手有些紧,可也没紧到旁人编排山西客商的那样怀里揣着成叠银票衣裳却补丁摞补丁的地步。
许樱已经听得连连点头了,这样的人家,老家又在山西,正合了她的心意,娘……
杨氏想想这人家根底,不算亏待了张姨娘,又低头瞧瞧在自己怀里懵懂的许元辉,我回去跟张姨娘商量商量……
你跟她商量些什么啊!她这是嫁人去做正头娘子,又不是被卖去给人做妾,慧儿,你要想想元辉。别人不急,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的杨老太太急了,隔层肚皮隔层山,有张姨娘在,许元辉永远跟自己的女儿隔了一层,樱丫头再好也是女儿,长大了要嫁人的,杨氏若是不改嫁,下半辈子只有指望元辉了。
是啊,不瞒妹妹说,若非那位客商跟你哥哥好,这亲事还轮不上张姨娘呢,已经有别家替自己年长未嫁的妹子打听了……你快做决断,我跟你哥哥给那客商一句准话,若是成了,你贺完寿回去替张姨娘收拾收拾,预备着那客商去许家提亲就是了。
杨氏被这两人说得心定了,终于点了头,好。
既是如此,我明个儿就给那客商回话。
你告诉他,栀子虽生过孩子,却是个本份老实的,她有功于我,他要明媒正娶才是。
你想让他偷娶,他还不肯呢。花氏笑道。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比想象中长,先断在这里了。
43张姨娘婚事一
晚上杨氏依旧带着许樱在自己往日的闺房居住,许樱趁着杨氏去厢房照看许元辉,钻到床下把里面藏着银票的盒子拿了出来,将银票贴身藏着,又将盒子埋了回去。
杨氏回来的时候许樱已经把一切都收利索了,正坐在床边看书。
你在看什么书?
表哥给我淘的孙子兵法,倒挺好玩的。
你一个姑娘家,看得什么兵法。
这兵法可不光是用在打仗上,里面的好些计谋,用在别的地方也是极好的。
你啊。杨氏本来就溺爱女儿,见女儿看得也不是什么违禁的书,只当她小孩子胡闹,就随着她去了。
她们这边母女说着悄悄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