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或许能让创业者们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让创业计划尽量周全些,不然,最短的那块“木板”就会让你的付出随水东流。
“木桶原理”说的是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明白这个道理的创业者,就会特别关注自己在创业中的明显缺陷,从而避免因为创业热情带来的“一叶障目”。但专家们认为,仅仅用“木桶原理”来检测企业的毛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专注于寻找企业的弱点,就很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导致在某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却不明显。
企业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到没有明显的短板,还要保证每块木板结实、整个系统坚固,各环节接合部紧密无缝隙,也就是要从“木桶”打造成“铁桶”,以增强企业的抗危机能力,即使遇到经济不景气、市场衰退时,保证自己能坚持到下一轮经济复苏,否则根本就没机会再创辉煌。
营销在创业初期显得尤为重要,营销做得好,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带动企业的发展,但仅仅做好营销还不够,它并不能保证企业成为长青树。因为时间长了,营销团队的激情自然会渐渐逝去,企业发展没有后劲。作为创业者来说,在做好营销的同时,还必须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降低采购、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用好人力物力,使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要尽量把眼光看远一些,脚步踏实一些,不急不躁,苦练管理基本功和进行管理创新,建立宽容的企业文化和试错机制,鼓励创新。特别是容许员工犯错误的机会,让员工在实践摸索中,逐渐构建“铁桶”并加强其坚韧xìng。事实上,也只有企业的管理基础稳固了,形成制度化、模式化、标准化,不会随着人事变动而出现波动,企业的战略才具有执行的可能与现实意义。
第五部分 迈过新公司最初的门槛第42节 给新老板的七个忠告(2)
四、永存创业精神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接触一些企业以及企业家,简单的归纳一下,这些企业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一、正如日中天;二、曾经辉煌过;三、仍在创业型。
接触的人多了,我们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第一种类型的企业大多保持着当年的创业精神,有的还提出了“二次创业”甚至“三次创业”的口号;第二种类型的企业大多是忘了本,或者败在后一代手中;第三种类型的企业创业的激情正汹涌澎湃,如果继续保持,
就很可能成为第一种企业,反之就会沦为第二种企业。
在经历了雪压枝头的重负之后仍然能够保持梅花的本色,是一份难得的境界。笔者有一个客户,某食品公司的董事长王先生,从借贷300元开始创业,在开业的第一天,没有举杯庆贺,而是贴上一幅对联:今日开张,何时倒闭。横批是“开业大愁”。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现在企业每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个多亿,王先生却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忧患意识,“开业大愁”的警句至今仍张贴在公司的会议室里。
打江山需要创业精神,坐江山更需要创业精神。笔者认识的一个企业家,在天下大势已定之后,便辞退了功臣,开始了个人独裁和家族垄断,在其公司的100多名高级职员中,竟然90%以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其财务状况混乱到继续为死了的职工发工资的程度,结果使竞争对手后来居上,公司亏损严重,濒临倒闭。
许多著名的企业家在拥有亿万财富之后,仍然保持着一种朴素的精神和合作的激情。松下幸之助、洛克菲勒、刘永行等等莫不如此。身为大陆首富的刘永行,每天的日常开支竟然不超过100元。对于真正的企业家而言,创业精神,并不是对人生某一阶段的特殊要求,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贯穿于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