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好地执行绥靖政策,造成边乱,今边乱者众多,不可能尽行杀戮,我想对犯罪的边民一律予以赦免,安定边疆,而后对柔然用兵。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对边民的反复无常极为恼火,对其处理态度也分成两派,元城侯拓跋屈说:“迁徙的边民逃亡为盗,弑杀官军,政府一点也不问罪,反而全部赦免,这不符合法制精神,应该将首恶予以惩办,赦免跟随的群众。”

    白马侯崔宏说:“圣贤的君王统治民众,是要使他们安心臣服,并不是为了和他们比较强弱胜负。此时赦免虽然不是正常的手段,但要显示君王的宽容和大度,以及君权的崇高。屈兄所说的先诛而后赦,弄得边民不知所以然,不如全部予以赦免,赦免后还要闹事的,一概诛杀。”

    拓跋嗣赞同崔宏的意见,当即赦免闹事的边民。又派出两路军马,一路以长孙嵩为统帅,讨伐柔然,一部以于栗磾为统帅,率将军士兵一万人,对赦免之后继续为寇的乱民予以清剿。果然,原先的乱民不再支持寇匪,于大将军一路凯歌,剿灭内乱。

    征讨柔然的长孙嵩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柔然欺负明元帝年轻,又刚登上帝位,根本没把这年轻娃娃放在眼里。而长孙嵩又因多年来征战柔然,已经把柔然打得没了脾气,所以根本没有把这次柔然的进犯当一回事儿。

    长孙嵩率领部队一路进军,纵兵深入到漠北地区,东奔西闯的犹如瞎子摸象,连柔然的主力部队在哪里都没弄清楚,只剿杀了几支小股武装力量就撤军回国。没想到撤退时隐藏的柔然大军突然出击,一路追随厮杀,将狼狈逃窜的长孙嵩部队包围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要一举将其全歼。

    听说长孙嵩被围,魏国上下为之震动。牛川这一带原是魏国的发祥地,岂能被柔然的铁蹄践踏。

    拓跋嗣怒不可遏,御驾亲征,率领先王留下的铁骑精兵,一马当先,冲进牛川,一连斩杀前来阻击的好几名柔然大将。

    柔然可汗社仑只听说过拓跋嗣,还没见过这个年轻的娃娃,更没想到此人的武功如此凶险,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身边的亲王已纷纷落马,吓得仓皇逃跑,半路上听见震天动地的喊杀声,马蹄追击的杂沓声,吓得跌下马来,一命呜呼。

    群龙无首的柔然部队在逃跑的途中赶紧立社仑可汗的弟弟斛律为可汗,对外号称蔼若盖可汗。拓跋嗣初次出击,一鸣惊人,胜利回师。

    强悍的柔然帝国居然惨败,这使得居于秦川的后秦唇亡齿寒,想方设法向大魏帝国示好。前秦帝王苻坚自淝水之战失败后灭亡,部将姚苌于公元386年称帝,历史上为了将这个时期的秦国与苻坚的大秦帝国相区分,称其为后秦。

    姚苌死后,太子姚兴即位,此时的后秦为了自保,向大魏频送秋波。明元帝早就听说姚兴的女儿姚媛美丽娴淑,深受汉文化濡养,是不可多得的佳偶,就派使臣向后秦“求婚”。

    这样的“求婚”自然有当年“昭君出塞”以之为人质的意味。姚兴此时正患重感冒,不得不将女儿西平公主召进宫来,姚媛忐忑不安地来到父亲的病床前。刚一坐定,姚兴就拉住女儿的手说:“孩子,前几天魏国君主拓跋嗣派人来向我求婚,说是愿和我们结成‘秦晋之好’,为了秦国的安定,我答应了魏帝的‘求婚’。孩子,父王对不起你呀。”

    说着,姚兴的珠泪滚滚而下,痛惜地说:“说实话,开始我并不答应这门婚事,后来仔细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应当答应才是,孩子,你可知道,十二年前,秦国因为拒绝了魏国联姻一事,导致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大仗。那时候,我们后秦还是十六国中一个强盛的国家。”

    十二年前(公元402年)春正月,开初,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了向秦国求婚,派北部大人贺兰狄干献良马千匹。这样多的良马,确实是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