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的大江对岸,从扬州城下到真州境内,全都变成了一个厮杀的战场,李庭芝集中了所部十五万人兵分两路来解扬州之围,元人也投入了相同数量的大军,双方超过四十万人马,在这一片不大的区域内,展开连番激战,经过近四个月的较量,形成了一种对峙的局面。
扬州方向,李庭芝亲率主力大军沿运河而下,元人未接其锋,主动从城下撤围,而利用大江将一支军队自镇江c常州一带渡过大江,企图从泰州一线包抄,被机宜司的探子觉察之后,李庭芝立刻以许文德部骑军为先导,出其不意地在孤山一带埋伏,打了元人一个猝不及防,此战粉碎了元人妄图别路突入淮东路腹地的企图,将宽阔的大江变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而另一路绕道招信军,自马鞍山南下进逼真州的郑同所部,则停在了六合县城,元人以真州为中心,几乎每一天都有船自江南而来,将大量的军资c粮食和人员卸下,就连元人引以为傲的骑军精英,白衣白甲的怯薛旗号,都出现在了探子的镜头中,竖立在建康城中的无线信号发射塔,将这些消息一刻不停地发往李部各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总得来说,元人占据着质量和数量上的优势,而宋军则有情报和地理方面的长处,双方都在不停地进行着试探,以便为接下来的大战作准备。
位于扬州城效蜀冈中峰的大明寺,有着八百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南朝孝武帝大明年间,故而以此得名,向来就有扬州第一名胜之称,位于寺中的平山堂,更是为文人墨客所推崇,然而李庭芝到这里,不是为了缅怀或是游历,而是他将大营设在了这里,与城中呈倚角之势。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站在高堂之上,眼前极目之处,尽是一顶顶黑色的营帐,一直延伸到扬州城高大的城墙下,李庭芝脱口而出的,就是辛稼轩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不远,北固山也不远,词中提到的扬州就在足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帮他吟出了后半阙,李庭芝捻着清须,慢慢体会着这词中的韵味,巧合的是,词中所记的那个朝代,也名为“宋”。
“叙之,你说,咱们这一次,是气吞万里呢,还是是仓皇北顾?”
“相公,胜负自有天意,我等,但求尽力罢了,又何必执着结果。”
李庭芝摇摇头:“若是那个小子在,必不会是这样的说辞,在他的眼中,就没有失败这个意思。”
叙之当然明白他说得是谁,全军上下,不识得官家的大有人在,可不识得这位年青抚帅的,万中无人,别的不说,身上的衣甲,手中的钢刀,可都是人家给送来的。
李庭芝的意思,已经有数月不见了,大战在即,他这是心神不定啊。
“可有什么消息么?”
“回相公,六合郑指挥传来消息,元人又增加了一个万户的旗号,似有进逼之意,他们的前锋在城外十五里处与元人的哨骑相遇,双方各自损了十余人后脱离。”
“十五里?”李庭芝回想了一下:“这个月,元人已经进逼了超过五十里,莫非是要先对六合动手?”
“探子回报,元人的确有进围六合县城的迹象,好在那里离着山区不远,倒是不虞为他们的骑军阻断。”
“不行,太冒险了,郑同所部后撤至马鞍山以北,让他们相机行事,可自行决断,是否再度后撤,不必再行请示。”
叙之一愣,这个意思,就是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