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予,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不孝(4),又舍之。”冉子以告(5)。
孔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6),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7)。《书》曰(8):‘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
“故先王既陈之以道,上先服之。若不可,尚贤以綦之(9);若不可,废不能以单之(10)。綦三年而百姓往矣(11)。邪民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诗》曰(12):‘尹氏大师(13),维周之氐。秉国之均(14),四方是维。天子是庳(15),卑民不迷(16)。’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17)。此之谓也。
“今之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其民迷惑而堕焉,则从而制之,是以刑弥繁而邪不胜。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18),何则?陵迟故也。数仞之墙而民不逾也,百仞之山而竖子冯而游焉(19),陵迟故也。今夫世之陵迟亦久矣(20),而能使民勿逾乎?《诗》曰(21):‘周道如砥,
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22),潸焉出涕(23)。’岂不哀哉?”
[注释]
(1)司寇:官名,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孔子为鲁司寇: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定公九年(公元前 501 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 496 年)期间曾任鲁国司寇。(2)季孙:春秋后期鲁国掌握政权的贵族,是鲁桓公少子季友的后裔。此当指季桓子,即季孙斯,是鲁国定公、哀公时执政的卿(公元前 505 年~前 492 年在位)。《韩诗外传》卷三、《说苑政理》作“康子”,恐误。(3)说(yu8 悦):通“悦”。(4)戮(l)陆):通“”,羞辱,耻辱。这里用作动词。(5)冉子:即冉求,孔子的学生。(6)犴(4n 按):拘留所。(7)即:就,靠近。(8)引文见《尚书康诰》,但文字及其含义与今传《尚书》都不尽相同。(9)綦:通“”(j@季),教导。(10)单:通“惮”,使……害怕。綦:极。往(w4ng 妄):归往,趋向。(12)引诗见《诗小雅节南山》。(13)大(t4i 太)师:古与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是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14)均:通“钧”,喻指国政。(15)庳(p0 皮):通“毗”(p0 皮),辅佐。(16)卑:通“俾”,使。(17)错:通“措”,置。“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宜在“则民知罪矣”之下,今译文移上。(18)仞(r8n 刃):古代测量高度或深度的单位,古以七尺为一仞。任负:负荷。(19)冯(p0ng 平):同“凭”,登。(20)陵迟:坡度平缓,这里喻指政令刑法松弛和缓而不严厉肃杀。(21)引诗见《诗小雅大东》。荀子引此诗,喻指大道陵迟,法度废驰,对此只能望而生悲。(22)眷:回头看的样子。(23)潸(sh1 g 衫):流泪的样子。
[译文]
孔子做鲁国的司法大臣,有父子之间打官司的,孔子拘留了儿子,三个月了也不加判决。他的父亲请求停止诉讼,孔子就把他的儿子释放了。季桓子听说了这件事,很不高兴,说:“这位老先生啊欺骗我,他曾告诉我说:‘治理国家一定要用孝道。’现在只要杀掉一个人就可以使不孝之子感到羞辱,却又把他放了。”冉求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感慨地叹息说:“唉呀!君主丢了正确的政治原则,臣下把他们都杀了,那行么?不去教育民众而只是判决他们的诉讼,这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