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释曰:《左氏》以为王人者王子虎,为下盟列国。晋人云云者,狐偃等,为上敌公侯,皆贬之称人。何休注《公羊》云,晋文德衰,故微者往会。今《穀梁》既无传注,或如何说,王人以下皆是微也。
秋,大雨雹。雹者,yīn胁阳、臣侵君之象。阳气之在水雨则温热,yīn气薄而胁之,不相入,转而成雹。○雨,于付反。雹,蒲学反。
冬,介葛卢来。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称国以杀,罪累上也,以是为讼君也。元咺讼君之罪于伯者,君忌之,使人杀之而后人。案宣九年“陈杀其大夫泄冶”传曰,“称国以杀其大夫,杀无罪也”,此传曰,“称国以杀,罪累上也”。凡称国以杀大夫,或杀无罪,或罪累上,参互不同,略当近半。然则称国以杀有二义,泄冶忠贤而君杀之,是君无道也;卫侯虽有不德,臣无讼君之道,元咺之罪亦已重矣。然君子之道,譬之于shè,失诸正鹄,反求诸身。卫侯不思致讼之愆,躬自厚之义,过而不改,而又怨忌,上下皆失,故曰罪累上。○累,劣伪反。泄,息列反。冶音也。近半,附近之近。正音征。鹄,古dú反。愆,起虔反。
[疏]“以是为讼君也”。○释曰:元咺讼君,则是臣之罪。复言累上者,以上下俱失,嫌卫杀无罪,故加累上之文也。卫侯得书复归者,复归非全善之辞,卫侯既委罪元咺,故得复归之称。○注“有二义”。释曰:言有二义者,谓传言“杀无罪也”,即是罪全在君,传云“罪累上也”。即上下俱失,故云有二义。
卫侯在外,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待其杀而后入也。
及公子瑕。公子瑕,累也,以尊及卑也。
卫侯郑归于卫。徐邈曰:“凡出奔归月,执归不月者,齐则国更立主,若故君还入,必有战争祸害,所以谨其文。执者,罪名未定,其国犹追奉之,归无犯害,故例不月。”○战争,争斗之争。
晋人,秦人围郑。介人侵萧。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天子之宰,通於四海。
[疏]“天子”至“四海”。○释曰:复发传者,葵丘会也,此则聘也,嫌异,故重发之。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以尊遂乎卑,此言不敢叛京师也。何休曰:“大夫无遂事。”案襄十二年,季孙宿救台,“遂入郓”,恶季孙不受命而入也。如公子遂受命如晋,不当言遂。郑君释之曰:“遂固受命如京师如晋,不专受命如周,经近上言‘天王使宰周公来聘’,故公子遂报焉,因聘于晋,尊周不敢使并命,使若公子遂自往焉。即云公子遂如京师如晋,是同周于诸侯,叛而不尊天子也。《公羊传》有美恶不嫌同辞,何独不广之於此乎?”宁谓经同而传异者甚众,此吾徒所以不及古人也。○台,土来反,又音台。郓音运。恶季孙,乌路反。美恶,乌路反,又如字。
[疏]“遂乎卑”。○释曰:传言此者,遂是继事之辞,以辞有善恶,故传分明别之也。
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曹田。
公子遂如晋。
夏,四月,四卜郊,谓之郊者,天人相与jiāo接之意也。不言郊天者,不敢斥尊也。昔武王既崩,成王幼少,周公居摄,行天子事,制礼作乐,终致太平。周公薨,成王以王礼葬之,命鲁使郊,以彰周公之德,祭苍帝灵威仰,昊天上帝鲁不祭。○少,诗照反。大音泰。
[疏]注“谓之”至“不祭”。○释曰:范惟言天人相与jiāo接,故谓之郊。字既从郊,或当亦在南郊,就阳位而祭也。昔武王既崩云云,《尚书》有其事。制礼作乐云云者,《礼记》文。祭苍帝灵威仰,昊天上帝鲁不祭者,是郑玄之说。郑以《春秋说元命包》云:“紫微为大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