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乌乐吹灭了煤油灯,在黑暗中朝自己的卧室走去。

    毫无睡意的顾南,重新点亮油灯,拿起她前期收集整理出来的资料,认真思考起她的课题进度来。她有些迷茫,单就最初的课题设计来说,她完成得很顺利,沿湖的村寨差不多走访有一半了,就目前手里掌握的资料,已够她写上好几篇高质量的论文了。只是,她总觉得还欠缺些什么,却又不知道究竟缺了什么。

    在她第一次读到麦克*史密斯关于Fairy Lake的记载时,这个地方就对她产生了莫名的吸引力。而当她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看惯了这里秀美绝lún的风光,看清了这里原住民的生活状态后,那种吸引力就慢慢的被消耗了。

    此时此刻,看着眼前昏黄如豆的油灯,她竟特别向往学校西门外那家咖啡店里的焦糖玛奇朵,配上抹茶慕斯,带上一本游记类的书,那光景简直不要太诱人。

    她抿了抿嘴唇,做下了决定:明天出发去里布瓦。她要把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给导师汇报一下,如果可能的话,她想尽早结束这次调查活动。

    ☆、第十章

    三天后,当再次回到车马杂沓、人流jiāo织的里布瓦小镇,顾南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在镇上唯一的茶旅店里,顾南手里捧着纸杯装的速溶咖啡,坐在靠窗的藤椅上,守着正在充电的手机、相机、电脑、录音笔。乌乐牵着马,去街上采买村里人托他购买的东西。

    一个钟头后,乌乐买好东西回到茶旅店。顾南正用手机与人通电话。他在门口站了好一阵,直到她挂掉电话,他才走上前去,在她对面的藤椅上坐了下来。

    “咖啡,你要来一杯吗?”顾南举着手中的纸杯问乌乐。

    乌乐摇了摇头。

    “虽然比不上手工咖啡,不过也蛮好喝的。”顾南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关于咖啡,乌乐完全接不上她的话,他转头望向窗外。

    “乌乐,你知道为什么拉姆措整个社会都比较原始吗?”顾南抿了一口咖啡,突然问道。

    乌乐转回头看着她。

    “社会分工。”顾南指了指窗外沿街的店铺,解释道,“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社会分工的进步。你看看里布瓦,有人开旅店,有人开餐馆,有人开杂货店,有人在当医生,也有人做邮递员……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效率更高。而在拉姆措,所有的生活物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你的家里每天在做采摘、捕捞、织布这些事,妮雅的家里也是每天做这些……”

    或许是咖啡的刺激作用,在等待设备充电的几个小时里,顾南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一直说到了人类社会在网络时代面临的第四次社会大分工。

    “每一次的大分工变化,都会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现在社会的格局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政治中心正东移亚太,这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迅猛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密不可分。”

    “中国的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从没有接触过电话,到突然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这其中的适应和变迁,并没有一些专家和学者之前想象的那么困难。这再次验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可以是跳跃式、接入式的发展。”

    乌乐静静的看着顾南,那专注认真的眼神,令顾南想起了第一次在山洞里给他讲圆环形图腾的场景来。他是张德民眼中的优秀学生,或许就与他善于倾听有关。

    “乌乐,你以后有机会到广州去的话,姐姐带你去看看人类文明社会的大都市是什么样子的,看看网络时代的社会分工到了怎样精细、高效的程度。”顾南仰头喝完了杯中的咖啡,收回了自己铺展得很开的话题。

    “你,要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