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
程子曰:“人而无克、伐、怨、yù,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
之仁则未也。此圣人开示之深,惜平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为仁矣。
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曰: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yù不留,而天理之本然
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
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
子曰:“士而怀居〔1〕,不足以为士矣。”
〔1〕居,谓意所便安处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1〕
〔1〕危,高峻也。行、孙,并去声。孙,卑顺也。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
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使士言孙,岂不殆哉,”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
〔1〕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
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尹氏曰:“有德者必有言,徒能言看来必有德也。仁者志必勇,徒能
勇看未必有仁也。”
南宫适〔1〕问于孔子,曰:“羿善shè〔2〕,奡dàng舟〔3〕,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4〕。”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5〕
〔1〕适,古活反。南宫适,即南容也。〔2〕羿:音诣。有穷之君,善shè,灭夏后相而篡其
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3〕奡五报反,《春秋传》作“浇”。浞之子也,力能陆地行
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dàng,土浪反。〔4〕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
而有天下,稷之後至周武王亦有天下。〔5〕适之意,盖以羿、奡此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
禹、稷比孔子也,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不可以不与,
故俟其出而赞美之。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1〕,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夫,音扶。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免为不仁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1〕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1〕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1〕,世叔讨论之〔2〕,行人子羽修饰之〔3〕,
东里子产润色〔4〕之〔5〕。”
〔1〕裨,婢之反。谌,时林反。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稿也。〔2〕世叔,游吉也,
《春秋传》作子太叔。讨,寻究也。论,讲议也。〔3〕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
修饰,谓增损之。〔4〕东里,地名,子产所居也。润色,谓加以文采也。〔5〕裨谌以下四人,
旨郑大夫。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
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1〕”问子西〔2〕。曰:“彼哉〔3〕!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4〕。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