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无形与声,然物之终始,莫非yīn阳合散之所为,是其为物之体,而物所不能遗也。其言体物,犹《易》所谓“幹事”。
〔4〕齐,侧皆反。齐之为言齐也,所以齐不齐而致其齐也。明,犹洁也。
〔5〕洋洋,流动充满之意。
〔6〕能使人畏敬奉承而发见昭著如此,乃其“体物而不可遗”之验也。孔子曰:“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正谓此尔。
〔7〕《诗》,《大雅·抑》之篇。
〔8〕格,来也。
〔9〕思,语辞。
〔10〕度,待洛反。
〔11〕矧,况也。
〔12〕shè,音亦,《诗》作..。厌也,言厌怠而不敬也。
〔13〕夫,音扶。
〔14〕诚者,真实无妄之谓。yīn阳合散,无非实者。故其发见之不可掩如此。
右第十六章。〔1〕
〔1〕不见、不闻,隐也。体物如在,则亦费矣。此前三章,以其费之小者而言。此后三章,以其费之大者而言。此一章,兼费隐、包小大而言。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1〕!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2〕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3〕。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4〕而笃〔5〕焉。故栽〔6〕者培〔7〕之,倾者覆
〔1〕与,平声。
〔2〕子孙,谓虞思、陈胡公之属。
〔3〕舜年百有十岁。
〔4〕村,质也。
〔5〕笃,厚也。〔6〕栽,植也。
〔7〕气至而滋息为培。
〔8〕气反而游散则覆。
〔9〕《诗》,《大雅·假乐》之篇。假,当依此作嘉。宪,当依《诗》作显。申,重也。
〔10〕受命者,受天命为天子也。
右第十七章。〔1〕
〔1〕此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见道之用广也。而其所以然者,则为体微矣。后二章亦此意。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1〕。武王缵〔2〕大王〔3〕、王季、文王之绪〔4〕,壹戎衣〔5〕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6〕。武王末〔7〕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8〕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9〕。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10〕”
〔1〕此言文王之事。《书》言“王季其勤王家”,盖其所作,亦积功累仁之事也。
〔2〕缵,继也。
〔3〕大,音泰,下同。大王,王季之父也。《书》云:“大王肇基王迹。”《诗》云:“至于大王,实始翦商。”
〔4〕绪,业也。
〔5〕戎衣,甲胄之属。“壹戎衣”,《武成》文,言一著戎衣以伐纣也。
〔6〕此言武王之事。
〔7〕末,犹老也。
〔8〕“追王”之王,去声。追王,盖推文、武之意,以及平王迹之所起也。
〔9〕先公,组绀以上至后稷也。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又推大王、王季之意,以及于无穷也。
〔10〕此言周公之事。制为礼法,以及天下,使葬用死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禄。丧服自期以下,诸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