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沦末劫。申纯升绶。玉皇案下修文侍史。王娇升绶。王母台前司花仙女,兼掌世上姻缘之箓。举凡佳人才子,量其应否悉与如愿,勿使错配,有负生成。[生、旦谢起,易袍服,众并行介]

    【红绣鞋】仙家岁月长留,长留。尘情到此都休,都休。披云锦,衣霞绡,敲玉版,倒金瓯,一齐共赴三山岫,一齐共赴三山岫。[生、旦]

    【驮环着】向三山古岫,向三山古岫,此地遨游。叹乌兔如梭,星驰疾走。人世纷纭四骤,带絮牵泥,怎打出害情痴轮回双扣。今日里荷神天恩祐,共引向桃源渡口。[合]谐仙偶,结凤俦,把玉锁金枷,一齐脱手。[众稽首介]

    【永团圆】愿当今圣明天子千万寿,恩和德,达重幽。太平百姓开笑口,虫和蚁,一般儿谐婚媾。鸾jiāo凤偶,三生夙世魂不朽,石上言非谬。人圆鬼辏,一样效绸缪,办取真情种,终须有。天长地久,华表归来后,城郭依如旧。【尾声】死生jiāo,鸾凤友,一点真诚永不负。则愿普天下有情人做夫妻,一一的皆如心所求。燕子楼前月色冥,鸳鸯冢上柳梢青。百年秋景愁常在,一枕春酲梦未醒。

    旧谱几经才士赋,新词只许美人听。

    从今看彻三生事,莫为情多发渐星。

    原评:“泪山血海,到此滴滴归源,昔人谓诗人善怨,此书真古今一部怨谱也。”

    原评:“各人还他口气,一字不滥用,近日作文,正苦不知此法。”

    仙圆出上承焦仲卿、刘兰芝化鸟,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在幻想的领域里表现人民善良的愿望,但认为在生不能成夫fù,死后却可以美好团圆,往往导致一些在爱情上失望的青年走向双双殉情的道路。这消极影响的一面必须看到。

    原评:“全本大意,收拾此句。”

    后记

    《娇红记》的作者孟称舜,字子君,又字子适,或作子塞。明会稽山yīn(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说。他的戏剧创作活动主要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除《娇红记》外,他还撰有《贞文记》、《二胥记》两种传奇和《人面桃花》等六种杂剧。他所编的《古今名剧合选》收入元明两代的杂剧五十六种,对元明杂剧的整理刊布作了有益的工作。

    《娇红记》所写的王娇娘和申纯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早有流传,曾被编写成小说和杂剧。显然,孟称舜是在这一基础上写成的《娇红记》,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的。

    《娇红记》所表现的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主题,在元明间的戏曲中曾被反复表现过。但是,《娇红记》没有停留在它以前的爱情作品已达到的高度,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反映现实的深度上,它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闪烁着新的思想的光辉。

    娇娘是作者着力歌颂的主要人物。她的xìng格特征,首先表现在她不同于那些在封建礼教重压下逆来顺受的软弱少女,而是竭力思考婚姻恋爱各方面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恋爱观。她清醒地看到封建婚姻给广大青年造成的痛苦:“婚姻儿怎自由,好事常差谬。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因而决不愿再蹈“古来多少佳人,匹配匪才,郁郁而终”和覆辙,主动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与其悔之于后,岂若择之于始。”她强调“择”应是“自择”。她对“卓文君之自求良偶”大加赞佩,认为“人生大幸,无过于斯”。娇娘还进一步提出了选择爱人的标准。她蔑视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也不要那些朝三暮四、轻薄无行的文人才士;她理想中的配偶是能够和她“死共穴、生同舍”的“同心子”。她认为能和这样的爱人结合,好使“身葬荒丘,情种来世,亦所不恨”。这一“同心子”的婚姻标准的提出值得我们重视,它把《西厢记》提出的,为以后许多爱情作品承袭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标准,大大推进了一步,其实质是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