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求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带有较浓厚的现代xìng爱的色彩。娇娘的进步恋爱观的出现,提示了封建社会后期fù女的进一步觉醒,表明她们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希望主动掌握自己命运这一民主要求的增强。

    然而,娇娘的爱情理想并没有得以实现的现实可能xìng,美好的愿望和残酷的现实之间构成了悲剧xìng的冲突,规定了娇娘的悲剧命运。但是,真正成功的悲剧人物,决不是匍匐在恶势力脚下的羔羊,正是在和恶势力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他们的xìng格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娇娘经过私利的试探、考验,经历了种种误会和猜疑之后,终于和申纯从形体的倾慕进而到心灵的共鸣,她认定申纯是能和她白头相守的“同心子”,就毅然“全不顾礼法相差”,勇敢地和申纯结合。这与帅公子空虚的灵魂,卑下的品格,和只为满足兽yù而毫无爱情可言的xìng爱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为娇娘的情人,申纯的形象也是很可爱的。他对爱情执着,不xìng困难和曲折。然而,申纯形象的主要特征,乃是在他的世界观中,明确地把婚姻恋爱放在科举功名之上。他说:“我不怕功名两字无,只怕姻缘一世虚。”他后来被迫应考,也只是把科举作为获得爱情的手段。因而,当他和娇娘的爱情受到摧残时,他毅然抛弃科举及第的“光辉”前程,和娇娘双双殉情。这种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思想,和娇娘叛逆礼教的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不愧是娇娘的“同心子”。《娇红记》之前的爱情作品,例如《西厢记》、《牡丹亭》,他们的主人公虽也在婚姻上背叛礼教,但对功名,则大都采取热衷的态度。而申纯在这点上,认识却能高于他们。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觉醒。通过申纯这一形象,我们已可隐约窥见《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的雏形。

    娇娘和申纯形象的出现,是明代后期封建经济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识形态领域里左派王学倡导个xìng解放,以及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反封建的要求不断加强这一社会现实在文学中的反映;也显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家对爱情问题的认识在逐渐深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曾详细论述了与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现代xìng爱的特点,指出这种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其强烈之程度,往往使相爱的双方为此会出生命。娇娘和申纯的“同心子”的爱情,正体现了这种现代xìng爱的特点。娇娘“自择佳配”的要求,与杜丽娘“花花草草由人恋”的要求一脉相承;而其与“同心子”结合的进步恋爱观,则给予它以后的伟大爱情作品《红楼梦》以影响。《红楼梦》所描写的宝黛的爱情,正是建立在背叛封建仕途经济这一“同心”的基础上。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娇红记》是介于《牡丹亭》与《红楼梦》之间的过渡作品,通过它,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爱情作品中反封建的优秀传统是怎样被继承着、发展着、光大着。

    《娇红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将封建社会中在婚姻问题上大量存在的矛盾和客观的力量对比加以集中概括,把娇、申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和帅公子的逼婚这两条线jiāo织在一起,展开了悲剧xìng的冲突。作者努力刻画娇娘和申纯的崇高理想,优美的内心世界和横溢的才华,并将其与不学无术、荒yín无耻的帅公子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不同xìng爱观的尖锐对立。随着娇、申爱情的发展,他们和封建势力的矛盾也一步步激化,最后他们殉情而死,把悲剧冲突推向高潮。这些现实主义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在婚姻上存在的巨大矛盾,控诉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美好愿望的扼杀,具有感发人心的巨大艺术力量。在舞台关目的安排上,作者善于从实境实情出发,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