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或几天一次,有的患者身体消瘦,有的却肥胖,这些人在寻求中医治疗时,都有一个相同诊断:脾虚。其实他们的病变除了脾脏,还有小肠,小肠功能不健全才是关键。
有没有小肠的问题,鉴别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切患者左寸的脉象,正常脉象是不服不沉,和缓有力。如果脉象沉细,浮取无脉,谓之小肠脉无;如果浮取实而有力,谓之小肠脉实。这两种情况都反映小肠有病变。
有些人切取左寸脉象时,感觉偏浮或偏沉,总以为是心脏的疾患,然后套用西医的治疗思路,以活血化淤的办法,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无法治愈疾患的。
针对小肠经气不畅的病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心脏不适。
在运用上述法则的同时,有一味yào材不容忽视,那就是火麻仁。此yào看似寻常,但它能滑利小肠,疏通小肠经脉,无论寒热虚实之证,用它都会有效。不相信的人可以看看《伤寒论》,看看炙甘草汤,它是治疗心悸的经典方,方中一味火麻仁,就是滑利小肠,疏通小肠经,改善少yīn心经经气的运行。
《伤寒论》所记载的yào物,均有深意,看似寻常之品,常常别有深意在其中。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就像两兄弟,或者就像人体的左右两只手一样,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小肠经气不畅,会影响心脏气血的运行;同样心火衰微时,小肠也会受寒邪侵犯,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也会减退。
切脉时左寸浮取为阳脉,为太阳小肠脉;沉取为yīn脉,为少yīn心脉。只有当yīn阳协调平衡之后,脉象才不浮不沉。通过脉象判断,就可以知道是小肠导致了心脏不好,还是心脏导致了小肠不好。然后从心治小肠,或者从小肠治心。
便秘会引起咳嗽?
五脏之中除了心与小肠相表里外,还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通过前面谈到的心与小肠相互影响,我们可以类推,其他相表里的脏腑也是有关联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先来看肺与大肠相表里。当人体肺火较重时,肺火下移于大肠,大肠热dú过重,就会出现大便干结,甚至便秘。这样的病人很多,平时只要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就容易诱发。此时,服用一些降肺火的yào物,往往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桑叶质地很轻,属于清轻之品,能够走上焦,清肺火。因肺火导致的便秘,用桑叶泡茶喝,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这样的病人,除了大便秘结外,还伴随有头皮屑多、毛发干燥、咽喉干燥、鼻腔干燥等表现,通过这些伴随症状,就可以判断出便秘是由于肺火过亢,影响到了大肠的传导功能,导致便秘的产生。
同理,大肠传导失常,也会影响到肺气的敛降,长期便秘的患者,肺气敛降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容易出现肺气上逆。这样的病人,受凉之后,就容易咳嗽,而且一拖就是很长时间,此时,泻大肠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我治疗过这样一个典型病例:患者陈某,女,75岁,大便干结十余年,咳嗽一周。
她是十余年来,长期便秘,大便一周一次,干结如羊粪,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心慌,心悸。在医院用抗生素治疗三天,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于是寻求中医治疗。病人是明显的裂纹舌,剥脱苔,右寸浮实而紧,沉取有力,右关尺间郁涩,左关郁涩。
这位患者是长期大便不通畅,大肠脉实,导致肺气不降,郁积化火,灼伤yīn液,体内yīn液亏虚,再加上感受寒邪,肺气宣发肃降更加失调,气机上逆,所以才咳嗽不止。治疗当以养yīn通便,兼解表寒为主。
我给她开了一个中yào方,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