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关心的。

    尤其实行股改以后,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利益与股价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上市公司讲故事、制造各种题材的冲动更加强烈,一些缺乏责任心的高管往往只求短期效应而忽略实质xìng效果,许多投资打水漂与此不无关系。

    第17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7)

    因此,我曾经撰文建议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内幕jiāo易行为,不仅要关注股价的异动,也应关注重组等的实质xìng效果,对于明显有违常识、造成重大损失的重组,可重点监督,看重组、投资前后,伴随着股价的大起大落,是否存在内幕jiāo易。

    但是,制度缺陷决定着,在中国,股市要想走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正规程度,要经过一个十分曲折和痛苦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公民,其实,有什么样的公民,也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靠的从来都不是惰xìng十足、奴xìng十足的劣根xìng,靠的是积极的推动,靠的是进取精神和不懈的追求。

    货币危机的源头

    有一点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如果货币超发,终归是已经发出来了,无论它在哪里,它都是真实存在的。与其手忙脚乱地去控制物价,不如从源头上控制住货币超发的闸门。毕竟,价格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货币问题。

    货币超发必然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未来货币泛滥存在着巨大担心。经济学家们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增大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

    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经济体制不一样,对货币供应量的容忍度也不一样,指标缺乏可比xìng。但一般而言,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倍的很少。

    2010年11月2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经过金融危机的调整,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货币供应量超速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xìng的金融风险,资产泡沫、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家庭、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等方方面面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李稻葵建议,宏观经济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甚至应该控制资产价格。李稻葵所指的系统xìng风险,还包括大规模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下滑,以及资金从过度宽裕到紧张--全球从流动xìng过剩变成"冷水澡",如果国外金融情况收缩,资金无序地、大规模地流出,将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同样发出警告的还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他在2010年9月份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新巴塞尔协议降低了非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杠杆率,但如果中央银行仍然不一致,创造巨大的货币供应,危机还照样bào发"。他呼吁控制货币发行。

    但中国的货币供应减缓几乎是不可能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撰文指出:"更具特色的是,中国与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不同,在那些地方,货币存量与GDP之比超过了90%的高点就掉头向下。而中国的货币轨迹是继续攀升。我们也许需要新的验证,看看资产市场化是不是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