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资本的所有者、资本的受益者都是你自己,因此你理所当然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去考察市场、分析自身的资本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
大学已经越来越趋向自助式教育:必修课程的减少、选修课程的增加、入学时专业方向的淡化与灵活、课堂教育外非正式教育机会的增加(社团、jiāo流活动、暑期实习、学生助理职位的增加等等),这一切使得大学的教育体制越来越趋向于一个超级市场,学生进入市场,选择你感兴趣的东西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后你会发现,你把时间投资在不同的领域,最后会在你离开校园后决定你的投资回报就业市场和你的职业发展早晚会给你一个公平的答案。
什么是简历?你的个人简历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A4纸吗?假如把你的投资视为是一个公司的行为,也许你的个人简历就是这个公司最终的财务报表。在我接触过的众多的世界名校的学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他们的rescom-oriented的态度。
首先,他们对自己的简历非常重视,仅仅是一张A4纸,但他们可能已经改过了100次这还不包括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或者其他高手帮忙修改的次数。他们力图用最职业的方式、最精确的语言、最完美的格式,表达出他们的全部“卖点”其实找出“卖点”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能有100个人都当过班长,那么怎么样在你的班长职位下面用一行字描述出你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给读你简历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引起兴趣,才是关键所在。
他们还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安排自己在简历上想要提到的事项。一份好的简历要足够的consistence(协调一致xìng)、diversification(多样xìng)和balance(平衡度)。一个想要成为律师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参加各种法律援助活动或者去律师事务所做实习律师助理,这就是consistence。每个人都想表现出自己多样的经历和兴趣,所以他可能参加过一个考古发掘小组,但是同时又有着很强的金融背景,这就是diversification。而balance更加重要,你会发现最出色的人才往往在专业知识、社区服务、艺术和体育等领域都有着令人赞叹的成绩。
正是通过这种主动的自我塑造,当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走出校园时,一张薄薄的A4纸都够记载下他的职业发展兴趣、个xìng、才艺,从而被职业市场认可。而这种rescombuilding和rescom-oriented的态度,正体现了一种最基本的自我规划的意识。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往往是茫然地度过了四年后,才知道需要有一张简历来总结自己的所学所得,才发现除了寥寥几行的基本情况,几乎没有什么能令人耳目一新的特长。于是有的人铤而走险,虚构经历,最终损害了做人起码的诚信。
大学的实验室精神
大学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大学是人生的实验室。
在大学里你可以尝试一切新的东西,在大学里你可以犯错误而不会承担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大学里你可以做人生的实验,最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擅长什么。
让我们回顾一下做实验的过程:提出理论上的假设动手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假设的差距总结经验成为知识。
正是这样一个个主动的过程,才最后决定了四年前相差不大的同一批人,一起进入同一个校园,听同样的教授的同样的课,四年后却有着大不相同的未来。区别的关键正是,有的人在四年里勤奋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总结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实证了各种各样的假设。而有的人,却连一次实验也没有做过。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除了c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