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宫者[4],焉足以知是且非邪[5]?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1]李翊(yì),唐德宗时人。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中进士。韩愈在这封信里,强调学习古文必须从道德修养入手。他介绍了自己学习古文的经验,提出了气盛言宜的主张。

    [2]道,指仁义之道。

    [3]文,文章。

    [4]抑,转折连词,相当於现代汉语的"不过""可是"。《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里用此典,是自谦之辞,说自己没有学问。

    [5]且,还是,或。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2],甚似而几矣[3]。抑不知生之志,蕲胜於人而取於人邪[4]?将蕲至於古之立言者邪?蕲胜於人而取於人,则固胜於人而可取於人矣;将蕲至於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於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5]。根之茂者其实遂[6],膏之沃者其光晔[7]。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8]。

    [1]你所谓"立言"这句话,是对的。

    [2]期,期望。

    [3]几,近,接近。

    [4]蕲(qí),通祈,求。胜於人,胜过人。取於人,指被人取而用之,即被人学习。

    [5]俟,通俟,等待。根、膏,都指"道"。实、光,都指"文"。

    [6]遂,成,这里指顺利地成熟

    [7]沃,肥美,这里指油脂多而好。晔(yè),明亮。

    [8]蔼如,茂盛的样子。这句意思是说,仁义之人有了仁义作根,说出话来必然气势充沛。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1],行若遗[2],俨乎其若思[3],茫乎其若迷[4],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5],惟陈言之务去[6],戛戛乎其难哉[7]!其观於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8]。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9]。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10],昭昭然白黑分矣[11],而务去之[12],乃徐有得也。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13]。其观於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14]。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15]。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16],其皆醇也,然后肆焉[17]。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18]。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1]呆着的时候好像忘掉了什么。

    [2]走着的时候好像丢掉了什么。

    [3]俨乎,庄重的样子。

    [4]茫乎,等於说"茫茫然"。迷,迷惑,昏迷。从"处若忘"到"茫乎其若迷",都是形容学习时苦思苦想,用心专一的样子。

    [5]当自己把心里想的写出来的时候。

    [6]陈言,陈腐的言论。

    [7]戛戛(jiá jiá),很吃力的样子。

    [8]非,非难。笑,讥笑。这话是说,不怕别人讥笑自己的文章不合时俗。

    [9]不改,指不改上述学习的路子和对非笑所抱的态度。

    [10]正伪,指古书中所载之道的是非真假。正伪的标准即上文所说的"圣人之志",也就是儒家的思想。不至,指没有达到顶点。

    [11]昭昭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12]去之,指去掉"古书之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

    [13]汩汩(gǔ gǔ)然,水流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