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北方语音系统和今天普通话音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但是有些字的读音和今天普通话还是不同的,特别是某些古人声字(见下文)。试以马致远双调夜行船套数里的乔木查一曲为例:

    想秦宫汉阙

    都做了衰草牛羊野(注:加浪线的是衬字,后同。下文有专题讨论衬字。)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

    不辩龙蛇

    这首曲子以"阙野说蛇"四字为韵,其中的"说"字和"蛇"字,如果依今天普通话的读法,就不押韵了(注:当时"说"字读近xuě音,"蛇"字读近xié音,近似今天长沙话的读法。)

    关於曲的用韵,有几点需要提出来说一说。

    第一,曲韵以平仄通押为常规,平仄不通押反而比较少见。上文所引的乔木查就是平仄通押的例子。所谓平仄通押,实际上是平上去三声通押,因为入声已经归并到平上去三声去了。试看《西厢记》长亭折里的脱布衫:

    下西风黄叶纷飞

    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

    蹙愁眉死临侵地

    这里"飞""迷"是平声,"的"是入声作上声,"地"是去声。平上去三声通押的情况是很明显的。

    第二,无论小令或套数,曲韵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的。因此,在杂剧中,每一折就只押一个韵部。这一点很容易了解,不必举例。

    第三,诗(尤其是近体诗)和词都忌重韵,曲不忌重韵。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曲子里出现相同的韵脚字。睢景臣哨遍叶"故,俗,夫,付,舆,故,芦,户",《西厢记》长亭折里的快活三叶"食,泥,泥,味",都是重韵的例子(注:重叠语不算重韵,例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

    第四,曲可以有赘韵的情况。所谓赘韵,是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我们试比较《西厢记》长亭折借自般涉调的几首煞曲,这首用韵的地方,正是另几首不用韵的地方,这样,赘韵就容易看出来了。为节省篇幅,这里姑举五煞四煞来比较:

    五煞 四煞

    到京师服水土(不用韵) 这忧愁诉与谁(赘韵)

    趁程途节饮食 相思只自知

    顺时自保揣身体 老天不管人憔悴

    荒村雨露宜眠早(不用韵) 泪添九曲黄河溢(赘韵)

    野店风霜要起迟 恨压三峰华岳低

    鞍马秋风里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

    最难调护 见了些夕阳古道

    最要扶持 衰柳长堤

    (三)曲字的四声问题

    元代北方的声调是新的四声,即yīn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

    《中原音韵》把平声分为yīn平和阳平,这和今天普通话是相一致的。

    《中原音韵》又把中古的一部分上声字如"动,是,似,户,聚,在,倍,近,但,限,道,坐,静,并,后,右"等等归并到去声,这和今天普通话也是相一致的。

    入声字的问题比较复杂。《中原音韵》虽把古代的入声字归并到平上去三声,但是具体的字归并到哪一声,和今天普通话并不完全一致。譬如说,"入声作上声"的字特别多,入声归yīn平的却没有。试以马致远双调夜行船套数里的古人声韵脚字为例:

    蝶,穴,杰,折,别,竭,绝,是入声作平声;

    阙,说,铁,雪,拙,缺,贴,歇,彻,血,节,是入声作上声;

    灭,月,叶,是入声作去声。

    其中有些字和普通话的声调相同,有些字却不相同。因此我们如果要确切地知道某一入声字在元曲里作某声,还要查《中原音韵》,单凭普通话是不能推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