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草坪早上必须浇水,否则会被太阳晒枯”或是“你必须在8点去洗澡,因为你需要时间选择书籍,然后读一会儿再睡觉”。孩子认为父母只想唠叨他们,假如父母可以解释,就能降低双方之间的紧张度。

    第23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1)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们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情况又会怎样呢?

    至少,孩子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说话,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说得再多,道理再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一天,刘芳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在学校和人打架了,被扣在学校,老师让家长到学校领人。刘芳听完电话当即火冒三丈,决定这次一定要狠狠教训一顿这个调皮鬼。

    于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刘芳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打儿子一顿,难道就真的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保证儿子以后不再打架了吗?有了这样的念头,在学校见到儿子之后,刘芳没有发作,而是平静地将儿子带回了家。

    回家之后,刘芳也没有发作,而是耐心地帮儿子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并且下厨为儿子做了可口的饭菜。当儿子一口口吃着饭菜时,刘芳才开口述说,述说自己是如何担心儿子,自己是如何盼望儿子早点回家。听着听着,儿子的声音哽咽了,哭着扑进刘芳怀里,说自己错了,对不起妈妈,以后再也不打架了,再也不让妈妈担心了。

    听了儿子的承诺,刘芳会心地笑了。

    刘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亲对他人格的尊重,感受到他与母亲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喜欢用chéng rén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正确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临下,甚至死抱着某些封建残余意识不放;也不要总是以责备、教训的口吻同孩子jiāo谈;更不要总是认为作为长辈,面子是万万不能没有的,其实有句俗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况面子确实会影响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和jiāo流。

    父母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沟”,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