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敞开心扉,更好地进行沟通和jiāo流。
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也无论听起来多么没有道理,父母也要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尽情倾诉。父母还应该再学会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为什么不赞同父母的看法等等。
只要这样做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jiāo流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通畅。也只有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才会越来越改善,家庭才会越来越和睦。有句话叫“家是休息的港湾”,这句话不仅针对夫妻如此,针对父母如此,同样对于孩子们也是如此。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实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孩子进行沟通和jiāo流,有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不妨参照一下试试。
忌用过激的语言
好的意识还得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跟孩子说话不宜啰嗦
有些父母教育费尽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与孩子公开jiāo谈,殊不知他们的某些话,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见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种教条似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表演评论说:“这种说教式的谈话,我们不喜欢。”其效果可想而知。
语言一定要发自真心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家人之间jiāo谈时,语言都充满着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用意虽好,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方式,因人而异。
第23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2)
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
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也让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xìng,是家庭一员。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的。
总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蹲下来”说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还是一种教育观的体现。只有怀着崇高的责任心和热切的期望才能“蹲下来”;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个体才能“蹲下来”。
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jiāo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第24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才能与孩子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成功的亲子沟通。
孩子往往喜欢与家庭以外的chéng rénjiāo往,因为那些chéng rén对待他们很像同辈,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是上级对下级那样,并强调他们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jiāo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总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与孩子jiāo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时,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