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不瞒万岁,老臣为了演练人马,已经五天四夜没合眼。刚才一阵昏迷,竟落马下……”

    “潘爱卿为国cāo劳,辛苦了。”皇上心疼老丈人,立刻令呼延赞接替指挥。呼延赞的本领确实不如潘仁美,刚才那些精彩的场面,渐渐消失了。太宗没心再看,轻轻摇头:“唉,朝大空虚,缺少良将啊!”

    “万岁,”潘仁美战战兢兢,再次跪奏:“老臣有句真心话,久想上奏,又怕冒犯天颜。唉,臣自知老矣,身兼三职,实在力不从心。今yù将兵部尚书辞退,请陛下再选贤良,尚望恩准。”

    “噢?”太宗一愣,“潘爱卿,你这可难为朕了。朝中的武将虽然很多,胜任兵部尚书者,让朕到哪里去找?你看看眼前,金鞭王指挥三军,已经乱套了!”

    “臣想举荐一人,他若能到任,胜臣万倍。”

    “谁?”

    “金刀令公杨继业!”

    “这……潘爱卿,杨继业确实英武。可是他身为九关大帅,正在为国镇守边防啊。”

    “第一,如今边防安定,用不着这样的重臣了。第二,杨继业渐渐年迈,让人家久居帘外,会是天下的老臣寒心。第三,皇上御敕的天波府现已竣工,也该让老令公颐养自娱。第四,他的六郎是当朝郡马,既不能让他父子分离,又不能让郡主去塞外久居。第五,兵部尚书一职,杨令公曾兼任过多年,也该让人家实受了,以免徒有虚名。综述五条,陛下还是准走了吧。”

    太宗心想:谁说潘仁美jiān诈?当年边关之行,他们说了潘仁美许多坏话。如今,潘仁美却能这样力荐杨继业,由此可见知人难呀。想到这里点了点头:“潘爱卿,若把杨令公调回,谁能接任九关元帅呢?”

    “柴荣芳知人善任,又熟悉情况。由他镇守九关,则万事无虞。”

    “就依爱卿。”皇帝看罢演兵,回归后宫。第二天传下圣旨:钦命郡马杨延昭代表朝廷,速去边关,迎请全班杨家将入京述职。同时,认命柴荣芳为九关大帅,陈琳、柴干等十二大总兵尽在柴大元帅帐下效力。

    再说杨六郎,奉旨完婚已经二三年了。他与柴郡主相敬如宾,一直居住南清宫。八贤王对他们夫妻另眼看待,处处照顾的十分周到。尽管如此,杨六郎仍是心急如焚:远离父母兄弟,全家镇守前沿,自己却在王宫享福,惭愧呀惭愧!为此,他曾经十次上书皇帝和王爷,请求重返边关。怎奈皇上家有规矩,郡主是不能远行的,郡马也得暂时留下。就这样,虽然生活安稳,娇妻奉陪,杨六郎仍是度日如年。如今好了,皇上派他去迎请全家,杨六郎即刻动身。此时,柴郡主正在身怀有孕,她千叮咛、万嘱托,盼望夫君早去早回。二人洒泪而别,不必细表。

    却说六郎杨延昭,只乘一匹快马,仅带四名随从,离开京师,归心似箭。一路无话,这天来到居庸关。全家见面,又惊又喜。尤其是七郎杨延嗣,今天已经十八岁了,出息的豹头环眼,英武雄健。他大步向前,连连叫道:“六哥,你怎么才回来,大伙想死你了。我那郡主六嫂子可好吗?”

    “好,好。七弟又长高了。”杨六郎抚摸着七郎的头顶,无比疼爱,“这回就好了,咱们全家奉旨入京,天波府也竣工了,从此之后,再不分离。”

    杨令公和佘太君传命,摆下家宴,为六郎洗尘。席间,又将八郎之妻云秀英叫来参见六哥。她是六郎进京之后才过门的,今日初次相见,要行大礼。六郎连忙拦住,问了几句家常话,又向父母笑道:“老七定亲了吗?”

    “他虽然比八郎大几个月,可是孩子气还挺重,慢慢再说吧。”

    “也对。”六郎明白,七弟最勇,父母疼爱,对于他的婚事,当然得慎之又慎。

    佘太君问道:“六儿,咱们家镇守边关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