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皇上俩人了,她又手足无措,紧张起来:“皇……上,我……我……”一边说着,一边往后退。

    太宗的兴致更高了。他在宫中时,成千上百的女人主动伺候,似这类天真无邪的少女,他哪里见过?于是站起身来,紧走几步:“佛儿、佛儿,你真是一尊活佛呀,哈哈哈!”说着,一把将潘佛儿拉入怀中……

    这西配殿确实是块风水宝地。看来,潘仁美真得为佛爷“再造金身”了!

    天至傍晚,太宗才起驾回宫。

    第二天,圣旨传下:令兵部侍郎潘仁美之女潘佛儿入宫当差。潘仁美喜从天降,连连给夫人慧娟作揖:“妙计,妙计,夫人料事如神!”

    “哼!”慧娟故意把脸一沉,“你们男人呀,不论是皇上还是要饭花子,全一个味!”

    宋朝初年,后宫建制仍旧承袭唐朝,嫔妃共分五等。第一等是皇后,六宫之主,被百官和黎民尊称“国母”;皇后之下设立四夫人,即: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第三等称为九缤: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第四等为二十七世fù: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名;最后一等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个二十七人。五等总合一百二十二人。这是有名份的。至于没有名份的宫娥、侍婢,那就不计其数了。

    却说潘佛儿奉旨入宫,赐名月英,被封作才人。别看这是第四等,许多宫女熬白头发熬掉牙,也未必能熬到这个位置。这还不算,自从她入宫之后,便受到太宗的专宠。白天,她陪太宗下棋,为太宗抚琴,给太宗作画,替太宗写字;晚上,夜夜承受雨露之恩,就连中宫王皇后对她也无可奈何。只过了半年,潘佛儿便由才人升为昭容。又过了一年多,潘佛儿福星照命,为太宗生了一个小皇子,取名赵怡。根据皇上家的规矩,这算是为社稷立了大功,于是,她又名正言顺的升为淑妃。皇上家的理解最多,皇后居住正宫,皇太子居住东宫,四夫人居住西宫。俗称西宫娘娘。西宫又分四处,即玉宸宫、金华宫、永平宫、凤翔宫。潘佛儿为四夫人中的次席,居住在金华宫。一时,这座宫院盛了后宫的胜地。不仅皇上天天来,就连各宫嫔妃也常常到此欢聚。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潘佛儿受到皇帝专宠,潘仁美立刻腾达起来。首先,皇帝传下圣旨:由于杨继业旧居塞外,不在朝廷,其兵部尚书一职,形同虚设。特免其职务,由兵部侍郎潘仁美接任。紧接着,再传圣旨:查金鞭镇殿王呼延赞,忠厚纯朴有余、练兵经验不足。为此,免去其九门提督之职,令潘仁美兼任。按说,一个二品侍郎、连兼两个一品武职,已经是空前绝后了。怎奈淑妃潘佛儿在枕头底下刮起十二级台风,吹得皇上晕头转向。不久,圣旨又下来了:查潘仁美练兵有功,特晋掌朝太师!这可不得了,太师、太傅、太保,俗称“三师”,乃武官首领,地位与丞相等同!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被封“太师”的武官极少。即便封了,本人也不敢领受。潘仁美在这部评书里却领受了。历史上有否其事?且不必管他。

    单说潘仁美,身居显位,心满意足。这天,他刚刚下朝回家,差人递上一封书信。他来到书房,拆信细读。不读则罢,读过此信,只吓得目瞪口呆!

    第十七回 潘太师惶惶投递国 杨元帅匆匆回京都

    这封信内容明确:

    潘仁美贤弟:

    别来无恙乎?悉闻:贤弟荣任大宋国掌朝太师、兵部尚书、京师九门提督等职,兄窃喜之余,并向贤弟恭贺升迁。

    贤弟身兼文武要职,还记得故友之情否?二十余年以前,弟与愚兄曾在佘塘关下、大辽营中,义结金兰之好。当年,先帝亲手所书之盟谱,至今尚由愚兄珍存。

    依愚兄本意,想把盟谱原璧奉还。怎奈,又恐误落宋皇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