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了如指掌。对云南王柴宗训、摄政侯柴华的政治态度更是一清二楚。去年秋天,他传下一道密旨,命令柴华废掉柴宗训,自立云南王。柴华读罢密旨,一声苦笑,立刻去见侄儿。柴宗训看了密旨,并不在意:“叔父,云南这块地盘,本来是您治理的。何必秘密废掉我,我立刻脱袍让位。”
“宗训,大宋皇帝这是往火堆里推我呀,想把个不仁不义的名声扣在我的头上。唉,你七岁封王,眨眼就是十年。如今十七岁,长大chéng rén,该亲自议政了。明日辰时,叔父决定攀行归政大典。从今以后,云南军政大事由你去掌管,叔父告老,回家颐养天年。”
“那可不行。您才三十多岁,云南可以没有我,却离不开您,再者说,皇带还有这道密旨……”
“宗训,你莫非起了疑心?”
“叔父,您能把密旨拿给我看,我再起疑心,还算柴家人吗?”
“既然这样,明日归政大典照常举行!”
大典开得十分隆重。柴宗训尊柴华为“王父”,赐黄金三千两。柴华将这些黄金转赠给河道,用来治理金沙江。云南百姓对摄政侯无限盛激,广建生祠,奉若神明。
柴华退隐之后,再不过问任何政事。甚至连王府都不去.他有三位夫人,却无子息。只有正室生了一女,取名柴眉春。现在刚刚四个半月。柴华每天逗女儿为乐,倒也悠然自得。今天,他突然来王府拜见,倒让云南王深感意外。
“叔父,快快请坐。近来身体可好?”
“很好。请问王爷——”柴华为了树立侄儿的威信,连称呼也改了。“我看邸报上说,皇太后殡天了,京都可曾传下哀旨?”
“哼,他让咱去参灵吊章,不必理他!”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所以才来进见.王爷,还是应该去呀。”
“我偏偏不去!”
“那就大错特错了。你想:皇帝对咱们放心吗?他肯定是不放心的。可是,若想治裁咱们,又出师无名。咱们不去为皇太后吊孝,这就叫‘大不敬’,恰恰使他有了借口……”
“有了借口,他又敢怎样?”
“云南虽富,比起全国来,终是弹丸之地。硬打硬碰,咱们绝非对手。再者说,朝廷只有五位王爵,十分显眼。缺少咱们一位,会举国瞩目。运就等于把柴,赵矛盾公开了,舆论必然大哗。那样一来,会对我家万分不利。王爷,知足长乐,容忍自安。你还是听我一句良言吧。”
“这……”柴宗训沉思良久。“叔父的教诲,侄儿不敢不听。但是,侄儿绝不去为他家吊孝。我想委派叔父为特使,替侄几辛苦一趟,不知叔父肯允否?”
“唉,只得如此了。”柴华无可奈何。
云南至京,万里迢迢。虽说皇太后停灵百天,也得紧急上路。柴荣次日登程,只带四个仆从,每日飞马扬颧,不顾旅途疲劳,这日赶到汴梁城。赵匡胤闻讯,不能慢怠柴华。他钦派御弟赵光义代表自己出城迎接。赵光义来到城外与柴华相会,不由得喜上届梢:嘿嘿,迩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012回 未央宫烛光摇斧影 金銮殿庆典演骂朝
襄理王赵光义野心勃勃,虽说皇太子赵德芳已经诞生了五年,他那称帝之心仍是有增无减。怎奈手中权势不足,更缺少有分量的人物支持,所以他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今日一见摄政侯柴华,似觉猛醒:我怎么把他忘了?如今朝**有五王,除我之外,赞理王赵光美会支持我。如果云南王柴宗训再能支持我,我就取得了多数。剩下的东平王、汝南王一老一少,不足为惧。更何况云南王坐镇南疆,拥有重兵,他家又与当今皇上不和,我若利用得法,他们便是一支不可低竹的力量。眼前这个柴华,名义上是摄政侯,据说云南的军致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