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致庸活了89岁,历经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朝代,人称“亮财主”。他青年时秀才,后弃儒经商,讲信誉,重实效,用人才,事业大发展。于是他大兴土木,光大门庭,广jiāo官吏,显赫一时。
到民国初,“在中堂”由乔致庸之后代乔映霞主持。乔映奎,是“在中堂”的最后一名掌舵人,曾任祁县东部三十六村联村协会董事长。
“在中堂”第七代,不完全统计,有40多人分散于北京、上海、太原、昆明、大同、包头、徐州等地。
乔致庸在世时,曾捐钱买官,乔本人是“二品补用道”,分省后补,赏戴花翎。子孙亦如此,男封“大夫”,女封“宜人”,几乎人人都是官。
为光耀门庭,乔家广结权贵,“三晋源”渠贞,是“在中堂”的侄女婿。“华北一杆笔”赵铁山,是“在中堂”的内侄。
“在中堂”家规很严,一不准纳妾,二不冷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冷吸dú;五不冷赌博;六不准酗酒。
家族子弟,大都受到中等以上的教育。他们办私塾,离薪聘老师,优秀者送入太谷铭贤学校、天津南开中学、大学深造。毕业后再留学美国。仅“映字辈”, 上过大学者两人。第六代兄弟20人中,11名大学生,获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1人,多人从事教授、翻译、工程设计等事业。
◆ “在中堂”的匾
凡参观乔家大院的游客,仰视大门上挂的一块横匾,篮底金字、上书“福种琅环”。这块匾是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朝中发生庚子事变,慈禧出逃西安,途经山西乔家时,乔家“在中堂”捐赠白银10万两,当时,山西巡抚丁某受慈禧面谕为褒奖乔家赠送的。乔家除捐赠白银外,还趁慈禧路居几日,倾其美肴,大加奉献,故后来得此赠赐,实在是隆恩浩大,这块匾保存完好,至今悬于乔家在中堂大门之上。
福种琅环即琅环福地,是传说中神仙的洞府。福种即种福之意,一般是皇帝赐匾才用“福种”二字,这块匾赐给乔家,大意是把“福”播种在乔家“在中堂”。
另外,乔家“在中堂”挂的匾额的很多,有李鸿章题写赠送的“仁周义溥”;有祁县河东36村村民联名为乔映霞赠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