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双眼微眯,“莫不是在与谭御史来找我兄弟三人的差错”

    “臣不敢,不敢,臣是”吉温结结巴巴,“臣是看刚刚张文玉死在殿下身边,担心殿下受惊,特来问候一下。”

    李承勋冷笑道:“本宫没有事,吉中丞请放心。”

    “那,却不知,却不知,殿下为何与齐王殿下起了冲突啊”吉温小心翼翼的问道。

    “怎么本宫教训自己的弟弟,御史台也要管吗”这句话,让吉温彻底哑口无言。

    尴尬的吉温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李承勋回头看着齐王,冷冷的说道:“总是信口胡说,你以为自己有几条命。”

    皇帝终于还是醒过来了,不过却将众人赶了出去,连郑贵妃都不留。第二天郑贵妃披着头发,口衔土块跪在麟德殿外,请求皇帝把自己赐死。大约跪了两个时辰,皇帝念及她有了身孕,于心不忍,又命人把郑贵妃迎进了殿中。

    这件事似乎就这么结束了。

    但是未过半个月,皇帝突然提出要巡幸东都。此时郑贵妃已经有了七个多月的身孕,不易舟车劳顿,可是皇帝是铁了心要去洛阳,连郑贵妃也拦不住。

    传闻是大明宫中有张文玉的鬼魂作祟,皇帝派道士也镇不住,便想去东都躲一躲,不知真假。

    皇帝临行前破天荒的召见了李承勋,李承勋的身体好了一些,见到皇帝时也没有咳血。到是皇帝,一下子似乎苍老了许多,眼圈发黑,虚弱的躺在床上。

    见了李承勋,问了问他的饮食起居,李承勋一一答了,问完之后,皇帝忽然问道:“张相是不是在东宫为你教授过功课”

    李承勋答道:“教授过几次。”

    “他都教了些什么”

    “张相授课没有章法,也没有书本,儿臣那段时间身体不好,听得不认真,记得也不太细致。”李承勋顿了顿,“只觉得,他是个极其正直的人。”

    皇帝听了李承勋的话,低下头沉思良久,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见李承勋还恭敬的站在塌边,便让他退下。

    以往皇帝外出巡幸,都命重臣在京中留守。这次却一反常态,不仅命刘毅留守京中,竟然也下旨让李承勋作为监国留守长安。

    此时刘毅在朝堂之上已经一手遮天,酷吏吉温依附刘毅,出任御史中丞,掌控御史台,借此打压士大夫。

    但自从张文玉在紫宸殿撞柱身亡后,皇帝对刘毅明显有些疏远,刘毅本想借着去洛阳的机会重获皇帝对自己的信任,结果又被留守长安,与太子共处政事。结果,自己虽然是万人之上的相国,可是头上却压着监国太子。更何况太子手上十率府有九千府兵,就像一把刀悬在梁上,随时都能掉下来砸到脖子。

    李承勋初任监国,并没有表现的锋芒毕露。许多事不熟悉的,有什么不懂得,都会谦虚的请教刘毅。这让一直心惊胆颤的刘毅有些受宠若惊。要知刘毅并非科举入仕,而是靠着依附郑氏,钻营机变才谋得宰相的位置。他本以为这次皇帝命太子与自己留守长安,太子必定会借机拿自己开刀,报往日的仇,谁知李承勋却像失忆一样,对往事只字不提,只与刘毅讨论政事。

    如今李承勋仍然住在东宫之中,每日会去大明宫宣政殿临朝听政,之后便会回到东宫批阅奏章。

    皇帝惰政多年,朝中大政一直由宰相处理,刘毅为相四载,到后来架空了张文玉,得以独揽大权。等到了李承勋监国,李承勋又将处理政务这件事接了回来。只是他虽然接了回来,却只是在奏折上写个“依奏”,从不提别的意见。朝中大政实则还是在刘毅手中把持。

    这样一来刘毅对李承勋到是越来越放心。

    入了冬李承勋又病倒了,罢朝三日后,刘毅到东宫来探视,却见李承勋披着裘衣在火边披着奏章,一边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