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欣赏欣赏,研究研究。”
〔3〕三篇纯用土话的文章指中华日报动向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二日所载何连的狭路相逢,十六c十九日载高而的一封上海话的信和吃官司格人个日记等三篇文章。〔4〕胡绳江苏苏州人,哲学家。他在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华日报动向发表走上实践的路去读了三篇用土话写的文章后一文中说:“自然,何连高而二先生都是用汉字来写出土音的。然而单音的方块头汉字要拼出复杂的方言来,实是不可能的。我曾看见过一本苏州土语的圣经,读起来实在比读白话更难,因为单照字面的读音,你一定还得加一点推测工夫才能懂得。”〔5〕海上花列传长篇小说,题云间花也怜侬著。是一部叙述上海妓女生活的作品,书中叙事用语体文,对话用苏州方言。按花也怜侬是韩邦庆18561894的笔名;韩字子云,江苏松江人。〔6〕胡绳在走上实践的路去读了三篇用土话写的文章后一文中说:“并且倘然一个人已经懂得这些汉字了,老实说他更必须读这种用汉字写出的土话文。譬如:回到窝里向罢,车按应作身浪向,又一点力气都没这一句话,让一个识字的工人看麻烦实在不小。他也许真会当作这人是回到什么狗窝里去实际上,反不如说:回到家里去,身上,又一点力气都没来得清楚明白了。”
化名新法
白道
杜衡和苏汶〔2〕先生在今年揭破了文坛上的两种秘密,也是坏风气:一种是批评家的圈子,一种是文人的化名。但他还保留着没有说出的秘密圈子中还有一种书店编辑用的橡皮圈子,能大能小,能方能圆,只要是这一家书店出版的书籍,这边一套,“行”,那边一套,也“行”。
化名则不但可以变成别一个人,还可以化为一个“社”。这个“社”还能够选文,作论,说道只有某人的作品,“行”,某人的创作,也“行”。
例如“中国文艺年鉴社”所编的中国文艺年鉴〔3〕前面的“鸟瞰”。据它的“瞰”法,是:苏汶先生的议论,“行”,杜衡先生的创作,也“行”。
但我们在实际上再也寻不着这一个“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