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有分辨主意。柳下惠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不怨,阨穷下悯,直道事人,至于三黜,是其介也。此章言柳下惠和而不流,与孔子论夷c齐不念旧恶,意正相类。皆圣贤微显阐幽之意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韧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1〕
〔1〕辟,读作譬。轫,音刃,与仞同。八尺为仞。言凿井虽深,然未及泉而止,犹为自弃其井也。吕侍讲曰:“仁不如尧,孝不如舜,学不如孔子,终未人于圣人之域,终未至于天道,未免为半涂而废c自弃前功也。”
孟子曰:“尧c舜,性之也。汤c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1〕。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2〕”
〔1〕尧c舜天性浑全,不假修习。汤c武修身体道,以复其性。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以求济其贪欲之私耳。尹氏曰:“性之者,与道一也。身之者,履之也。及其成功,则一也。五霸则假之而已,是以功烈如彼其卑也。”
〔2〕归,还也。恶,平声。有,实有也。言窃其名以终身,而不自知其非真有。或曰:“盖叹世人莫觉其伪者。”亦通。旧说“久假不归,即为真有”,则误矣。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大甲于桐,民大悦。大甲贤,又反之,民大悦〔1〕。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2〕”孟子曰:“有伊尹之志〔3〕,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1〕“予不狎于不顺”,商书大甲篇文。狎,习见也。不顺,言大甲所为不顺义理也。馀见前篇。
〔2〕与,平声。
〔3〕伊尹之志,公天下以为心,而无一毫之私者也。
公孙丑曰:“诗〔1〕曰:不素餐〔2〕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3〕
〔1〕诗,魏国风伐檀之篇。
〔2〕素,空也。餐,七丹反。无功而食禄,谓之素餐。
〔3〕此与告陈相c彭更之意同。
王子垫〔1〕问曰:“士何事〔2〕”孟子曰:“尚志。〔3〕”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届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4〕”
孟子曰:“仲子〔1〕,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2〕箪食〔3〕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4〕
〔1〕仲子,陈仲子也。
〔2〕舍,音捨。
〔3〕食,音嗣。
〔4〕言仲子设若非义而与之齐国,必丁肯受。齐人皆信其贤,然此但小廉耳。其辟兄离母,不食君禄,无人道之大伦,罪莫大焉。岂可以小廉信其大节,而遂以为贤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1〕”孟子曰:“执之而已矣〔2〕。”“然则舜不禁与〔3〕”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4〕”“然则舜如之何〔5〕”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6〕也;窃负而逃,遵〔7〕海滨而处,终身〔8〕然,乐〔9〕而忘天下。”〔10〕
〔1〕桃应,孟子弟子也。其意以为舜虽爱父,而不可以私害公,皋陶虽执法,而不可以刑天子主义。故设此同,以观圣贤用心之所极,非以为真有此事也。
〔2〕言皋陶之心,知有法而已,不知有天子之父也。
〔3〕桃应问也。与,平声。
〔4〕夫,音扶。恶,平声。言皋陶之法,有所传受,非所敢私,虽天子之命,亦不得而废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