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藉以读孔c孟之书。且可资以明程朱之理。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首次刊印此书见朱子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一文,迄今近八百年。元延祐后六百年间,科举奉为圭桌,士子用作金砖。丙午之乱及其后十年浩劫,大革文化命,孔c孟c朱子之书皆无从读,故后生青年鲜有知晓孔c孟之真面目者;于朱子,则仅闻其有“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语而已。
问:是间接知之也。然则此语亦所谓悬诸日月而不刊者耶曰:唯唯,否否。朱子有朱子之弊。“读其书者,要当于大义微言求其根本。”四库馆臣已言之矣。论其大义微言,亦当自具限力,此则无烦赘言者。
问:是间接知之也。然则此语亦所谓悬诸日月而不刊者耶曰:唯唯,否否。朱子有朱子之弊。“读其书者,要当于大义微言求其根本。”四库馆臣已言之矣。论其大义微言,亦当自具限力,此则无烦赘言者。
二,原书注释,光形c音,后义训。今则代为改编,大体依原文字句先后为次序,形音义并下。如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句,原书先说音:“愠,纡问反。”然后释义:“温,含怒意。”今则合作:“愠:纡问反,含怒意。”如此,则“愠”字不必重出,减去一字矣。
三,原书注释自有其语脉文理,有不可割裂c未便加入数码者。故有大段注释出之,庶免卤莽灭裂之病。
四,原书章与章c音与义之间,隔之以圆圈;注释临末转入发挥,亦有用圆圈与上文区别者。今则一概不用。原书论语集注分十卷,孟子集注分七卷。卷次于今无甚意义,今只存篇目,不再分卷。
五,朱子之书虽曾熟读,今为点校仍费踌躇。点校以四部备要本为底本,曾参考国内数种版本中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本,均有取舍而未出校。同者咸宜同,异者或当异。倘能为读者诸君提供一可靠无误或讹误最少之读本,于愿足矣
六,少数几章分段,或因原文校长,分段可减少读者翻书索注之劳,或依注而分,不分不足以明节次。改版事毕,爱书数句于前。然乎否乎,姑尝试之。知我罪我,既不能起孔c孟,朱子诸贤于地下而质之,惟恭候当代读者与专家之批判而已。戍也鲁,闻过则喜矣
陈戍国一九八六年八月三十日深夜于长沙
四书集注
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序
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c神农c黄帝c尧c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c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c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c应对c进退之节,礼乐c射御c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c众子,以至公c卿c大夫c元士之適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c正心c修己c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c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c少仪c内则c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