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竞底者出于理性和面子,强迫自己不要成为武大郎开店,只用比自己矮的人,他们也常常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志铭埋在这里的人懂得如何使用比他更优秀的人来激励自己。
第306节:七c竞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则
但实际上,由于竞底者固有的胸襟c气度和猜疑心理,由于竞底组织内部的安全机制不可能制度化,使得这种合适的对象难以引进,即使引进也难以生存,即使生存也必然发生人格的扭曲。在中国,太子是一个职业风险极高的工种,康熙曾两立两废太子,就是明证。因为能干的太子,往往被视作当今皇帝的威胁,而不能干的太子,又会被认为不适合做接班人。伴君如伴虎,下一代竞底者在老竞底者虎视眈眈的明察下,为了保障自己接班人的地位,不得不养成察言观色c唯命是从的阴柔功夫,而血性c拼杀c急切c狂傲c执著c奋不顾身等竞底者本性,在长期的竞底式考验中荡然无存。最后,当那个关键性的接班日子终于来临时,一个心理c人格被长期竞底的最高被竞底者,忽然成为最高竞底者,他所面对权柄时的手足无措,就可想而知。战国时期,国君新丧之时,往往容易招致外敌入寇,就是一个明证,因为此时该国的竞底实力最薄弱。d老竞底者对下一代竞底者的溺爱。在中国历史上,下一辈胜过或相当于上一辈的著名人物,只有苏洵c苏轼c苏辙三父子,但他们都是以文学家著称于世,不能算竞底者。其他不论是在军事c政治,还是经济c企业等方面,再难举出像样的下一代胜过上一代的事例。由于大多数竞底组织都是家族企业,下一代竞底者基本上是老竞底者的儿女c弟妹,而中国的竞底者对下一辈近亲,通常怀着动物般的原始溺爱,这种溺爱必然弱化下一辈的竞底精神。案例:九斤老太法则下的清朝诸皇帝由于二月河c阎崇年等文人的大肆渲染,康熙在民间的名声十分响亮,似乎他的竞底才干高于他的父辈,从而打破了九斤老太法则,实际上康熙的前辈杀人功绩远比他强大,只是二月河不敢宣扬他们的杀人功绩而已。只要仔细分析清朝各代皇帝的实际作为,就会发现他们还是严格符合九斤老太法则的:
第307节:七c竞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则
1努尔哈赤,明朝杀了此人的祖父c父亲,但他强忍此不共戴天之仇,假意侍奉明朝,伺机白手起家,大杀女真人和汉人,为争权杀死亲弟弟和亲儿子,建立后金政权;2皇太极,此人征服朝鲜,征服蒙古,征服女真族,多次入关作战,建立清朝,设计逼死二位亲兄弟以巩固权力;3顺治,此人率兵攻入关内,灭亡明朝,制造扬州十日c嘉定三屠等大惨案,屠杀汉人数千万。消灭多尔衮派系的势力,平定天下。实行严酷的片板不得下海的竞底政策,将郑成功从厦门金门逼向荷兰人占领的台湾;4康熙,铲除权臣鳌拜,激反三藩并平定之,打败郑成功的孙子,收复台湾,征讨噶尔丹;5雍正,诛杀年羹尧,平定青海,安定。清朝开拓疆土的事业,到这一代基本中止;6乾隆,进行了十次边疆战事,但大多是用于平定治理不良而产生的事端,即主要是安疆而没有拓土,不过尚能保持安定;7嘉庆,处死和珅,收缴到相当于清政府十一年收入的资产,英国人强占澳门,开始输入鸦片,中英关系恶化,白莲教起义,开始失去对领土的控制权;8道光,边疆叛乱,民变四起,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强占香港,英c美c法到上海开辟租界;9咸丰,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大半中国,虽然最终被剿灭,但汉人开始掌握清朝军政大权,动摇统治根基。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在中国掠夺更多权益,被迫将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10同治,汉人的权力更加强大,日本试图侵占台湾,慈禧开始垂帘听政,改变了大清祖制;11光绪,中法战争,被迫承认法国是越南的保护国,中日甲午战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