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下令:我们对干部有几条纪律:干部只能以个人名义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不允许干部联合签名的方式。干部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只能用电子邮件发给专用邮箱反映,而不允许未经批准擅自把电子邮件上公告栏。当我们认为意见可以公开时,我们可在华为人报c管理优化报上发表。不管是正面意见还是负面意见,未经批准都是错误的。这条命令背后的精神,就是禁止员工有任何形式的联合,因为员工一联合,对内竞底的难度就加大,将影响华为对外的竞底能力。案例:诸葛亮不设史官,企图抹杀其竞底言行
第247节:五c竞底组织内部的博弈
中国各朝代,历来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史官。据说宋太祖有一次在皇宫的后院打鸟,一位臣子正有急事求见。宋太祖召见后,觉得他上奏的都是平常事宜,就很不高兴。大臣辩解道:臣以为这些事至少比打鸟重要。宋太祖气急攻心,用力打大臣的耳光,两颗牙齿被打落在地。大臣慢慢把牙齿捡起来收到怀里,宋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捡起来,难道还想告我吗大臣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臣不会去告陛下,但史官会把这件事写入历史。显然,史官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者,起着一定程度的监督c制约作用。刘备死后,其子刘禅成为蜀国的最高竞底者,而诸葛亮名义上是被竞底者,但实际上却独揽了蜀国的行政c司法c军事等大权,既要负责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又要管理军队的装备和训练,在出征时甚至筹划每一个细小的战术,连对犯人打多少下板子,也要亲自过问,可谓中国专权人物的超级典型。但诸葛亮能力有限,在军事上不听劝谏,派遣只有参谋才能的马谡担任前锋,结果惨遭失败;同时因为疑心而设计斩杀勇将魏延,在行政方面,他排挤具有管理才能的辅政大臣李严。诸葛亮以竞底手段为自己排除异己c打压能人,最终使蜀国无人才可用。同时,他也不把皇帝刘禅放在眼里,第一次北伐中原时,诸葛亮甚至事先和刘禅都没有通气,直到大军出发,才象征性地写了一份前出师表给刘禅交差。这些行为,虽然最高竞底者刘禅不敢说什么,但作为儒生,诸葛亮深通历史,他很清楚自己的这些言行如果载入史册,一定会被后人视作权臣,而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因此,他干脆来个国不治史,即不设史官,使后人根本无法清楚他对刘禅c对同僚c对下属的竞底事实。果然,在蜀亡之后,陈寿以当代人编当代史,就因为蜀国的各类历史资料严重匮乏,导致许多著名人物无法单独作传,最后仅仅只修了一卷便告作罢。
第248节:五c竞底组织内部的博弈
而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则出现了罕见的两极现象:有人称他是忠臣c贤相c智慧的化身;也有人认为他是虚伪无良的小人,专权独断,尤其缺乏用人智慧。这后一种意见一定是诸葛亮尽力避免的,但蜀国的事实却无法遮盖这一点。竞底者和被竞底者之间的冲突,虽然可能表现为习俗c沟通c认知等各种形式,但本质上还是利益的冲突。冲突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种:1任务冲突,即与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有关;2关系冲突,侧重于人际关系;3过程冲突,指工作应该如何完成。在企业里,冲突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被动服从c消极执行c刻意疏忽c怠工c辞工,一直到罢工c向司法部门投诉c向税务部门举报公司的逃税行为c蓄意破坏,等等。竞优者通常认为冲突能够表现出来,会有益于组织,因为冲突能刺激人们寻求新方法和新目标,并为改革开辟道路。通常,竞底者很难从积极的c建设性的角度来看待冲突,他们总觉得冲突是对自身权威的挑战和蔑视,冲突是消极的,尤其对竞底的正常展开有很大的破坏性,因此本能地倾向于使用高压,在组织中通过人为力量,把冲突从他们的视野中驱逐出去,或打压下去。当竞底者和被竞底者的力量相差悬殊时,这种潜在的冲突可能一直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