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假设: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2必须采取硬性的或软性的监督控制措施,或采取以惩罚c威胁为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实现目标。3只要有可能,员工就会选择逃避承担责任,因此,必须使他们不要有任何借口。4大多数员工没有远大的志向,他们只是为不被炒鱿鱼或增加工资而工作。这种看法常常在中国的竞底者言论中流露出来,如任正非说:中国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五千年都受穷。日本人和德国人并不聪明,但他们比中国人不知要富裕多少倍。中国人如果不把这个聪明规范起来,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永远不愿规范,盲目创新是他们的不灭的灵魂。规范当然是有必要的,但竞底者常常用规范的旗号,行竞底之实。据说华为对提前一分钟午餐的员工,永久降薪500元,直接领导连坐罚款200元,外加全公司通报。提前一分钟午餐,就如此严刑峻法,其他方面的惩戒,可想而知。华为为何能大胆地实施这样的严刑峻法呢就因为它暂时还是成功的明星企业,往日的成功使它拥有了对员工巨大的竞底落差。而在这种残酷的竞底条例下,竞底者还抱怨员工永远不愿规范,实在是证明了中国竞底者的智力成分中,最缺乏的是反思能力。因此,生活在底线状态的被竞底者,他们的工作毫无趣味,职位没有安全感,常常过度忙碌c工作超负荷,精力透支c身心疲惫,上司的监管过于严厉,对薪酬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为门外等着进来端这个饭碗的求职者还在虎视眈眈。
第191节:二c竞底者
案例:任正非巧用鲶鱼效应对员工竞底,华为员工击穿心理底线自杀鲶鱼效应在中国管理学界广为流传:挪威人捕捞沙丁鱼时,如果到港口鱼还活着,卖价就高很多。经过不断摸索,渔民终于发现:如果在鱼槽中放入一条鲶鱼,鲶鱼出于天性,会不断追沙丁鱼,从而激发其内部活力,沙丁鱼就能活着到港口。任正非很担心华为的员工不思进取c失去狼性,使公司缺乏强大的竞底实力,他时时牢记过两三年后,公司管理规范了,华为要引入一批胸怀大志,一贫如洗的人进入公司,来激活沉淀层,不能让我们这些人功成名就了,就在这里过日子,这是不行的。这种胸怀大志,一贫如洗的人,就是比华为员工更具竞底精神的鲶鱼,而所谓的激活沉淀层,实质上就是用竞底的方式,让老员工忙碌起来。这种引入鲶鱼的竞底方式,在初期和短时期内具有奇效典型的竞底效应,但如果频繁使用,长期使用,甚至作为公司的既定策略,就会很容易使员工产生饱和心理。这种饱和心理会使员工对工作感到厌烦,认为组织不够公正,对直接上司的管理风格不满。由于饱和心理有很强的负面性,严重时可诱发自杀事件,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将饱和心理称为自杀者的帮凶。鲶鱼效应也是竞底战略的一种典型应用,而饱和心理就是这种竞底的底线之一。华为频频发生员工自杀事件,饱和心理是其中的诱因之一。与任正非的这种哲学相对照,我们不妨看看杰克韦尔奇的说法:掐着员工的脖子,你是无法将工作热情和自信注入他们心中的。你必须松手放开他们,给他们赢得胜利的机会,让他们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获得自信。显然,任正非的拧毛巾哲学在这个问题上,运用得还不够好,按他的理念,应该既将员工激活到努力拼搏的底线,同时又能把饱和心理控制在底线范围之内,毛巾不留下一滴水,同时又没有拧断,这才是最佳境界。
第192节:二c竞底者
看来,如何把毛巾拧好,还是任正非必须不断研究的课题,他在这个课题上如能有创新,将有助于华为突破底线,找到新的竞底空间。同时,这也是中国竞底者的永恒课题,谁研究得好,谁就更有可能创出较大的成就。竞优者与竞底者的对照越来越多的国际政府领导人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依赖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