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十七难之误。按:三十七难,本灵枢脉度篇,推明关格为证,以申三难之
义。马氏不知关格为证,误以为脉,故言之颠倒如此。据马氏此论,以左手为人迎,
关格为脉体,故不得不以扁鹊c长沙为误。左手为人迎,则尺寸不能分关格。在尺
为关,在寸为格。若以左为人迎论格,则右为气口论关,与尺无涉。盖不知寸口以上
察人迎,尺中以下察气口,无分左右也。关格为脉体,则吐逆食不得入,不能为格
证。盖不知内经本以关格为证名,故扁鹊恐后人误认关格为脉体,推覆溢脉之名。
脉有名,则关格是证,上鱼为溢,入尺为覆。长沙亦恐后人误认关格为脉体,明
关格证之状。证有状c则关格非脉,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而马氏犹然不悟,
反以为非。且曰内经诸篇,分明以左手为人迎。今偏考内经,并无左手为人
迎之说,吴鹤皋亦曰:此家脉法法象,阳左阴右,自为一家,左手关上为人迎,此
盖思之而未得其解,遂曰自为一家。殊属可笑。皆为脉经脉诀所误,且曲
为之解,何其谬信如此。张景岳曰:人迎,足阳明胃脉也,在颈下夹结喉旁一寸五分。
一盛二盛,犹言一倍二倍,谓以人迎寸口相较,或此大于彼,或彼大于此,而有三倍
四倍之殊也。禁服篇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
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故人迎寸口而至于盛衰相倍
者,乃不免于病矣。然人迎候阳,故一盛在少阳胆与三焦也。二盛在太阳膀胱小肠也。
三盛在阳明胃与大肠也。四盛以上者,以阳脉盛极,而阴无以通,故曰格阳。又曰:
愚按关格脉证,本经垂训极明,世人病此不少,而历代医师每各立名目,以相传训,
甚至并其大义而失之。其谬甚矣。夫所谓关格者,阴阳否绝不相荣运,乖羸离败之候
也。故人迎故盛者,病在三阳之府也。阳明行气于三阳,而人迎之脉,在结喉之旁也。
故古法诊三阳之气于人迎,如四时气篇曰:人迎候阳,正谓此也。又曰:又按关格之
脉,如六节藏象c脉度c终始c禁服c经脉等篇,言之再四,盖恐其难明,故宣而又
宣,诚重之也。而后世诸贤,鲜有得其旨者,岂皆未之察耶。夫人迎在颈,系阳明表
脉,故人迎倍大者曰格阳。此以阴阳否绝,气不相营,故名关格,不可易也。而三难
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
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
此阴乘之脉也。故仲景宗之曰:在寸为格,格则吐厥。夫人迎四倍,既非寸口之谓,
寸口以上察人迎,故曰在寸为格。景岳盖未知此。而曰吐厥者,即膈食一证耳。
景岳不知膈食,进而为关格。此证未必至死,何内经谆谆特重之若是耶。继
自叔和以后,俱莫能辨,悉以尺寸言关格,景岳盖不知寸口以上察人迎,尺脉以下
察寸口。而且云左为人格,以致后世惑乱,遂并阴阳表里大义,尽皆失之。迨及东
垣之宗脉经者,则亦以左为人迎,曰气口之脉,大四倍于人迎,此清气反行浊道
也。故曰格。气口之脉大四倍于人迎,即寸口以上渐大至四倍,以应喉旁之人迎,
已将达内经扁鹊长沙之旨,而不舍左为人迎谬说,此东垣将悟未悟,为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