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辑被解职的根源在是否将重点转移至覆盖郊区地方新闻上。这里所谓郊区地方新闻,是指费城以外8个县的地方新闻。该报对费城新闻的报道是充分的。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已经透露出他的难处:一方面覆盖这些郊区新闻需要更大的投入,一方面报社老板却在减少投入和裁员。而他的骨子里可能还是希望报纸保持地区大报的声誉,不太愿意完全降格以琐碎的郊区地方新闻与各地小报竞争。

    这次事件和去年初该报执行总编的辞职以及奈特里德报团另一家报纸发行人的辞职,暴露出一些著名报纸与报团之间的分歧。它表明,美国报业集团在对经济收益方面的追求往往大于对报纸品格的保护。前述圣彼得堡时报坚决保持以维护报纸风格和社区利益,其实也是出于对报团类似做法的畏惧。

    第十七章每日新闻

    美国首份小报

    创下发行之最

    纽约每日新闻,创刊于1920年,是美国第一份小报,发行量在20世纪曾长期居全国第一,目前纽约市的发行量第一,新闻部分喜按专题编排,重点十分突出。曾隶属论坛公司,后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在的集团公司收购。2001年3月至9月平日刊平均日发行量为734,473份,居全国第六,居全国小报第一;星期天刊发行量为802,215份,居全国第五。

    一c公关拒绝老总答应

    窝边草总是留在最后吃。2001年我对纽约的几家著名报纸的采访,从11月才开始,直至2002年1月才结束。除了时间安排上的“先远后近”策略,我还想多积累一些经验,以最多的背景材料和最流利的口语来对付这几家排在全国前几名的报业巨头。

    不过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例如世贸大厦,1995年访美时因天气原因未上去参观当时大雾弥漫,细雨蒙蒙,上去什么也看不见。这次在美国,妻子女儿都希望暑假上去看看,我却总是说等忙过这一阵,等到秋天天高气爽时再看不迟。结果就再也看不到了。更重要的是,911事件后联系采访也变得更困难了,一些中国朋友访问政府的计划纷纷告吹,我这外国佬深入知名媒体重地,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所谓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是也。

    还好,虽经周折,终于如愿。对纽约时报c道琼斯集团和华尔街日报的采访逐一完成,前面已经说过。下面要介绍的是纽约每日新闻c纽约邮报和长岛新闻日报这三家在纽约及附近地区的报纸,再加上远在西部的洛杉矶时报此次访美采访的最后一家报社老总。

    请允许我再絮叨几句关于联系各报时的一个体会。美国各报都有一个负责对外联络的公共关系部门,尽管其名称千差万异,功能大体相同。所以按情理,联系采访首先应找这些部门,再通过他们求得采访安排。1995年我随团访问洛杉矶时报时,就是公关部一位负责人陪同参观的。我们那时也算是一个新闻代表团呢,但在该报没有机会和任何人说话,面对的只有这位公关先生。中外大概都是这个理吧,我起初也是照这个思路做的。但很快就发现在不少情况下,此路难以走通。

    在我访问的美国20多家报纸或报业集团中,多半公关部门不予配合。不配合主要表现在:一是拒不回信,信件或eil发出去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这种情况比较少;二是人员变动,大约5个单位的公关经理在我发信前已经离开所在报社,我在根据最近获得的资料与其联系后,往往得到一个自动回复的eil,说明此人已经离职,有的会给一个私人联系信箱,但你若循此去了解其继任者的信息,不会再有回音;三是婉言拒绝,尽量把你挡在门外,对纽约每日新闻的访问就是一例。

    有鉴于此,我与公关经理联系的同时也直接同我要访问的对象联系,主要是总编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