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
问题是,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存在着重大的制度性缺陷,62万亿美元的规模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暴露在了一个前所未有和无法估量的系统性风险之下。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违约掉期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格林斯潘曾反复称赞信用违约掉期是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分散了美国的信用风险,并增加了整个金融系统的抗风险韧性,他认为银行比政府更有动力和能力来自我监管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从而坚决反对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然而,事实是信用违约掉期已经发展成为一枚正在嘀嗒作响的“金融核弹”,随时威胁着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的安全。
信用违约掉期的另一个巨大风险是没有中央清算系统,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系统,没有准备金保证要求,没有风险对家的监控追踪,一切都是在一个不透明的圈子里,以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式在运作,目的就是为了交易商们获得最高的收益。
与此同时,信用违约掉期早已不再是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保守范畴,它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
两房ds的惊险梦游
2006年夏季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暴跌了25,4万亿美元的财富已灰飞烟灭。以大约33倍杠杆运作的两房显然无法消化这种规模的损失,两房的资产支持债券s的违约率急升67倍,这是导致两房自有资本金损失殆尽的直接因素。我们原本估计两房在9月30日高达2230亿美元的短债滚动借新债还旧债时将会失败,从而导致现金流断裂,但美国政府于9月7日提前介入以避免矛盾的表面化,达成了消解ds危机于无形的目的。
政府的托管行为提前触发了信用违约掉期的“违约事件”条件,那些豪赌两房不会发生违约的超级赌徒们在9月8日将立刻面临高达1万亿美元违约支付金额,这些必然失败的支付将产生庞大的信用违约掉期更大范围的扩散,至9月11日,违约总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而9月12日违约总额将高达20万亿,9月13日以后,世界几乎所有主要金融机构都将不复存在了。当然,事情并未出现如此糟糕的局面,这是因为政府托管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隐性好处。那就是,政府保证两房债券不会出现违约。实际上,美国政府是用国家信用来置换两房债券的信用,其实质就是以美国国债出现违约的可能去替代两房债券出现违约的可能。显然,作为美元的发行者,美国永远可以开动印钞机去偿还以本币支付的国债,从而使美国国债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样一来,两房的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了。
这就是9月8日当两房最大的13家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对家们坐在一起还能够心平气和地喝着咖啡,微笑着探讨关于两房ds交割方面的细节问题的秘密。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是美国政府的直接干预挽救了本来应该已经崩盘的62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在鬼门关前梦游了一回。
梦游的人自己还不知道,可看梦游的人却吓出一身冷汗。
我的天,但愿人们不再梦游
当心美国“资产毒垃圾”
早在19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就已经开始相互买卖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债权。1970年由美国吉利美gniee首创世界第一个按揭抵押债券srtgabackedsecurities。
他们将条件非常接近的许多按揭债务集成在一起打包,然后制成标准的凭证,再将这些有按揭债务作为抵押的凭证卖给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