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始“高抛低吸”。可是有一天,狗忽然因为不甚清楚的原因也许它玩性大发吧,突然超前或落后主人2公里开外这并不罕见,而且迟迟没有回到主人身边就此走失也完全可能,试问狗主人对它还有控制力吗那些在这条狗身上押宝的“价值投资者”们又会是怎样的下场呢

    修订版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6

    作者按:

    本文系投资家1973原创,转贴者敬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6c投机伟大的艺术

    在本书的“前言”中我已经声明自己是专业投机者,在本书第四章我又鲜明地指出了“在中国,专业投机,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有读者好奇地问,既然如此,作者何不改名为“投机家”,或者模仿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干脆取名为“大投机家”呢呵呵,我若如此,则本书的读者可能会减少九成。结果就象一个大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却无人品尝,一个妈妈生了个漂亮的宝宝却因为取名为“魔鬼”而无人喜爱一样。原因是大家对“投机”和“投机者”两个词还存在成见或者说误解。

    广义上讲,任何以低买高卖为手段,以获取差价为目的的行为,都是投机。投资仅是投机的一种,字面上通常指代那些风险较低c确定性高但同时收益也较低的投机行为。比如购买国债算得上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投资”,但那种收益率在专业投机者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价值投资者”可能会宣称他们投资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分红,丝毫不关心股价的起起落落。这是不确实的。因为既然是一项投资行为,哪怕是以获取分红为目的,也必然会关心自己所得到的“红利率”,如果股价在某个时期迅速高企,而企业的利润和分红却相对稳定,那么“红利率”势必急速下降,甚至低于一年期银行利息,此时继续持有股票就是不智之举,理应卖出。

    巴菲特于200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初,将手中持有的2330404亿股原为2347761亿股,正式披露前已经减持1735万股中石油悉数抛空,上述原因是可能的理由之一按中石油每年派现03元左右,以巴老最低抛售价1126元计,对应的最高红利率仅为27,远低于银行利息。在这项投资案例中,巴老于2000年以低于12元的成本购入1109169亿股,于2003年4月以低于167元的成本增仓1238592亿股,总投入34亿元,平均持仓成本145元股,累计套现超过300亿元,获利超过260亿元,持股七年获利率超过800。应该说这是一笔极为成功的操作,有些人认为巴老“卖早了”中石油最高见2025港元,“少赚近百亿”的说法是不了解超大资金运作与中小资金运作的差别。

    以上是超大资金成功“投机”的经典之作说它是投机是因为它仍然不能脱离低买高卖获取差价这一模式,巴菲特持股中石油的这些年当中也收到了一些红利,但这些红利和通过差价赚取的利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巴老的卖点也是很好的,当然他懂不懂技术分析我们不知道。也许只有巴菲特的精湛功力和深邃眼光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从而捕捉到如此重大的获利机会。尽管中石油的走势仍然不能摆脱技术分析的框架,但伟人超凡的眼光和惊人的耐力不是凡夫俗子可以随便学到的。

    但这不是我等妄自菲薄的理由。相反,不客气的讲,对中小资金而言,持股7年获利800仅仅相当于每年翻番,连续三四年的战绩而已这样的成绩,想必许多人都可以做到,当然人家不说,你这辈子也甭想结识这样的人而已。令人称奇的是,股神增仓中石油的时机2003年4月恰逢香港市场见历史大底恒生指数最低见8331点,许多蓝筹股都是这个时候见底,只是中石油的涨幅更大,表现更优异,也更适合容纳超大资金而已。问题是,股神是如何知道香港市场见底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