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东方朔本来就喜欢变戏法的缘故。所以他跟一个山东方士李少翁联手,便演出了召魂,这便即是历史有名的故事:汉武帝隔帘会见卫夫人。

    李少翁也名齐少翁,「齐」其实不是他的姓,只是因为他是山东人,山东在汉代为齐郡,是故人以地名,便名之为齐少翁。

    王亭之在前文已略略谈过汉武帝见卫夫人生魂的戏法,如今则可以详谈。

    这套戏法,是三种戏法的综合表演:第一是「火彩」,腾云驾雾,闪光眩眼,都要靠它;第二是「高彩」,即是凭空变出一个公仔;第三是「绳彩」,即是踩著绳索高高下下的杂技。三合一,汉武帝就受愚了。

    且说汉武帝朝思暮想的卫夫人,原是他姑母家的舞妓,名叫卫子夫。汉武帝收纳了她之後,有意提高她的家世,便任用其胞弟卫青,官拜大将军,三十岁不到就封侯,卫夫人还要说得口响,说道:「三十不封侯,昔人所悲。」

    卫夫人年轻身故,汉武帝思念得紧。东方朔知道他的心事,跟齐少翁布置了一年,可能还有一些西域眩人参与,布置妥当,而且还可能经过彩排,才向汉武帝推荐齐少翁召卫夫人的魂来跟他相会。

    齐少翁答应召魂,但却要求汉武帝用两重纱帘来阻隔魂魄,理由很充份,怕伤他的阳气。

    纱帘之外,本已香烟缭绕,施用「火彩」,烟雾愈来愈浓,忽地一声响,火光一闪,便见到殿角上方突然涌出一阵云雾,暗地里有一名女子冉冉飘至;再一阵火光,那女子已斜斜飘下帘前,向汉武帝揖拜,依稀看来,不是卫夫人是谁。

    汉武帝那时想掀帘而出,纱帘又阔又软,不易掀起,再加上东方朔在旁边跪著阻止,汉武帝刚掀起第一道帘,想再掀时,火光烛光齐暗,云雾忽浓,那卫子夫的生魂向皇帝一拜,便腾空而上,那时火光忽明忽暗,彷佛满室生风,待风定云收,生魂已飘至殿角上方,循来路升天去也。

    这场表演,远处的生魂,无非只是用「百合」黏成的彩人,如果用细线牵,还可以做出掩面回眸的动作。这彩人用绳索牵上牵下,便是升空落地了。及至近处,那便只须用一个懂踩绳的绳妓来装扮。汉武帝时,西域传来的绳技已很成熟,不少姑娘学晓,专走江湖卖艺,时人称之为绳妓。要找一个跟卫夫人相貌有七八分相似的,并不困难。表演时,只须藉火光烟雾的遮掩,绳妓就可以跟「彩人」李代桃僵,瞒过汉武帝。

    後来齐少翁还埋怨汉武帝,只因他掀纱帘,阳气冲动了生魂,卫夫人才会去得那么快。

    「天宫偷桃」是绳技

    西域传来的绳技,演为戏法,便有「天宫偷桃」这一传统法术。

    聊斋志异对此戏法曾有记载。作者蒲松龄幼时曾入省城,见到当时春日游会的戏法表演。变戏法的是父子二人,挑著一担箩筐,在官府堂前的天井表演。

    戏法人说,要变桃子,可是时方初春,桃树才结花,何来桃子呢戏法人便说:「叫我孩子上天宫的桃园,偷王母的蟠桃罢。」於是他便从箩筐中取出一捆绳索,口中念念有词,又步魁罡,结手印,一番造作之後,将绳索望空一抛,说也奇怪,绳索就凌空升起,彷佛有人在空中拿著绳索往上牵的样子。待至整捆绳索都冉冉升空之後,戏法人喝声「疾」,绳索才停止上升,笔直悬空垂下。

    这时候,戏法人就叫孩子上天宫偷桃了。孩子起初不肯,说曾经给天将追赶过,几乎丧掉性命。那戏法人却说生计艰难,家中又有病人,等钱用,他偷得天宫的蟠桃,官府老爷多多打赏,才可以解家中困境。孩子听见,踌躇半晌,然後勉强攀绳而上。几个起落,便不见了孩子的踪影。过一会,天上果然掉下几个蟠桃,戏法人一一接过,讨一个银盘,将蟠桃盛好,献给堂上官府列位老爷。正在此时,却忽生巨变。

    堂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