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传里头就记下这宗民间传说:

    杜七圣焦躁,道:「莫不众位看官中有会事的,敢下场来斗法么」问了三声,又问三声,没人下来。杜七圣道:「我这家法术教孩儿卧在板凳上,作了法,念了咒语,就像睡著一般。」正要施逞法术解数,却恨人丛中一个和尚会得这家法术,因见他口出了大言,被和尚先念了咒,把孩儿的魂魄先收了。

    和尚收了孩儿的魂魄,却不管杜七圣,只走过对面一家面店吃面。既坐定,把孩儿的魂魄取出来,用碟儿盖上,安在桌子上。

    那边杜七圣念了咒,拿起刀来剁,那孩儿的头落了。杜七圣放下刀,把被单来盖了,提起符来,去那小儿身上盘几遭,又念了咒,杜七圣道:「看官休怪,我久占独角案,此舟过去,想无舟趁了,这家法宝卖这一百道符。」双手揭起被单看时,只见那孩儿的头接不上。众人发声喊道:「每常揭起卧单,那孩儿便跳起来,今日接不上,决撒了。」

    杜七圣再接,依然接不上。他慌了,便连忙赔罪,然後念咒再接,又接不上。於是他发火了。便在笼儿中取出一个纸包,拿出一颗葫芦瓜子出来,就地把土掘松,把葫芦瓜子埋下,口中念念有词,喷一口水,喝声「疾」就见地下长出一条藤来,渐渐长大,生叶开花,又见花谢,结一个小葫芦。

    杜七圣把那葫芦儿摘下来,左手提葫芦儿,右手拿著刀道:「你先不成道理,收了我孩儿的魂魄,叫我接不上头,你也休想活在世上。」看著葫芦儿,拦腰一刀,剁下半个葫芦儿来。在此刻,那和尚正要吃面,却只见头颅从腔子上骨碌碌滚将下来,吓得满楼的人惊慌。那和尚却无头般站起身来,摸回头颅。

    和尚自己把头颅装回颈腔,却道:「我只顾吃面,忘了还他孩子魂魄。」便伸手去揭碟子。这边正揭,那边杜七圣的孩儿寿寿就跳起身来,看的人都发喊。杜七圣也道:「我从行这家法术,今撞著师父了。」

    以上一段蛋子和尚斗杜七圣的情节,当然有许多添油添醋。不过虽然添,却也按著戏法的情节来添,这就是民间传说朴素之处。

    聊斋的「种梨」

    说种葫芦瓜子立刻就开花结果,那也是一套古代的戏法。远在西元一六七零年,日本人就记载了中国的一些戏法,其中最精采的便是「葫芦开花」与「天宫偷桃」。

    在聊斋志异中便有一段故事,名为种梨──

    有乡人推著车子卖梨,一个道士要求他施舍一个,乡人不给,旁人瞧著,便买一个梨给道士吃。

    那道士吃完梨,把梨核留下,却声称要请人吃梨,只要人借给他一张锄,一壶水。众人好事便张罗给他。见他把土锄松,灌水,便长出一株小梨树来,慢慢发叶c开花c结果,结出一树的梨,道士便摘下来请人吃,那卖梨的乡下人在旁边,只看呆了眼。

    却待众人把梨吃光,那道士也一拐一拐地走了,卖梨的乡下人看看自己的车子,只口定目呆,原来满车的梨子一个都不见,这才恍然大悟,道士刚才种梨,分给众人吃的,正是自己的梨子,不禁又恼又怒。

    这个种梨的法术,显然即是「葫芦开花」的翻版。原来我国自唐代开始,便一直有这套戏法,一直传到清代,至如今不知是否已经失传。依王亭之那个懂法术的朋友茅哥说,这正是下茅山的,不过他却不识变,是故王亭之无法知道其中的窍妙。

    茅哥自己也只见过一次,是他的师叔变桃。变戏法的地点在大良一个乡绅家,他的师叔带著三个徒弟,加上茅哥,五个人住在乡绅家中避暑。有一天,师叔忽然吩咐茅哥回广州住五日,然後於第七日回来,不可愆期。茅哥依足吩咐,依时回到,却原来那天晚上乡绅家请大客,至酒半酣时,茅哥的师叔等几个人便出来「演法」了。徒弟先变几套戏法,虽然不算,却也看到那些乡绅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