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潮湿,便用自己积蓄的津贴费,跑到街上,买了一床新棉被,托来人捎了回去。

    见了这床新棉被,也感动了,但他更感动的是贺子珍这种宁曲不折的性格。

    贺子珍在西安一连住了几个月,她看到共产国际的代表从苏联经新疆c西安去延安,受到启发:我何不到苏联呢,先取弹片后学习,何乐而不为呢她决定到苏联去。在一个黄沙扑面的早晨,她乘上了一辆西去的汽车消失在漫漫的黄沙途中。中途路过兰州住了几天,尔后她又出现在乌鲁木齐市的街头,住在驻新疆办事处。在她焦急等待去苏联飞机的时候,又一次托人捎来口信,请她不要去苏联,返回延安。此时贺子珍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又没有理会这次召唤。

    不久,驻新疆办事处收到中央的一份电报,要求所有在新疆候机去苏联的同志,全部返回延安。实际这也是主席见他的个人命令失效,而最后采取组织命令的形式让她返回延安。可是,这次好机会,贺子珍并没有珍惜再次错过了。在组织命令面前,作为员的贺子珍再次屈服了自己的倔犟性格。显然也是十分头痛的。一天傍晚,他与警卫员散步时,一颗流星从天体上划落,望景生情c无不伤感地说:“我的织女星划落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贺子珍坐上了去苏联的飞机。

    然而就是因为她的倔犟,错误的选择,造成了她个人悲剧的一生。这时已经从上海到达延安,贺子珍的负气出走,客观上给造成机遇和条件。

    1937年8月下旬,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到延安。先是入中央党校学习。翌年10月,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担任戏剧科的教导工作。同年11月,与结婚。这时24岁,45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贺子珍真正认识到她抉择的错误是在“文革”的后期,以为首的“四人帮”篡党夺权时,她才看清的嘴脸,后悔当初自己不该不听的话,一意孤行,给造成一生的痛苦,给国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她说:

    “我不怨,一切都怨我。我当时太年轻,太不懂事理。我一心只想出去把身体养好,再学习几年就回来工作,没想到事情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

    当年驻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同志,在回忆这件事时,还不时地在责备自己,当初劝说贺子珍不力。他说:“要是知道后来文革篡党夺权,我那时说什么也不能让贺子珍走。起码我还可以动武么”

    1938年1月,贺子珍到达莫斯科。从此开始了她在异国漂泊的生涯。开始,她带着乐观而热烈的情绪,给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她到苏联后看到的热火朝天的景象,没有提及他们之间的别扭。

    见信后马上发去电报,仍坚持请贺子珍回来。贺子珍想,既然来了,一方面治病,一方面学习,等过两年再回去。她用和解和诚恳的话语给回了信。

    第十九章天山雄鹰

    天山下的新“客人”

    在艰苦的岁月里,毛泽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哮喘和胃病。泽民是个硬汉子,从不声不响,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体影响工作。直到1938年,他的身体实在糟糕到极点,劝说他到苏联治疗,钱希钧也陪同,他未能同意。后来,他又一次病倒,组织采取决定,毛泽民只好服从。

    1938年2月10日,他们夫妇俩先到兰州,从兰州乘飞机到达新疆省城迪化。本来,他们在苏联驻新疆总领事馆办完手续,就可直接前往莫斯科。不巧,刚好此时新疆与苏联边境地区发生鼠疫,边境通道被封锁。毛泽民和钱希钧只好暂时停留在迪化,待机行动。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与苏联有着漫长的边界线。

    新疆现任的统治者叫盛世才,辽宁省开原县人。1892年生于地主家庭,1917年赴日本留学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